吳廷覺任緬甸新總統 你該知道的五件事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導,緬甸聯邦議會15日投票選舉總統,全國民主聯盟(民盟)資深成員吳廷覺當選,新一屆政府將於4月1日正式履職。

吳廷覺自被民盟推舉為總統候選人起,圍繞他“司機”身份的消息就不絕於耳,有關他身份的真相究竟如何?民盟在未來5年施政面臨哪些挑戰?其執政重點又是什麼?中緬關係未來前景如何?就此,新華社緬甸問題資深專家張雲飛、新華社駐仰光記者莊北寧“做客”新華國際客戶端進行解讀。

新華國際:吳廷覺“司機”身份是怎麼炒起來的?吳廷覺到底是何許人也?

莊北寧:這件事是在部分西方媒體始作俑下,炒作出的一個滑天下之大稽的鬧劇,參與者不乏大牌媒體,包括法新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

法新社最早炒出“司機”一說,在8日播發的一篇文章指出,曾在昂山素季結束軟禁時為她充當司機的吳廷覺是大家猜測人選的焦點。

而CNN更是錯上加錯,給一篇有誤導性的報導配了一張錯誤的“司機”照片。其配圖中男子看上去確實像一名司機,還缺了一顆門齒,但其外貌、身高都與吳廷覺相去甚遠。圖中男子看上去大概四五十歲,黑髮,膚色微黑,身高中等。而我親眼見到的吳廷覺身材高大(可能超過1.80米),膚色較白,頭髮已白。可以肯定,CNN圖片中的男子與民盟的吳廷覺不是同一個人。

吳廷覺曾就讀於仰光衛理公會高中,昂山素季也曾在此就讀;他有碩士學歷;他在加入民盟前曾在政府部門工作,後來辭職;他的父親是著名作家、詩人敏都溫,也是民盟元老之一;他是杜欽芝基金會高管。對這些情況稍有了解的人就應該知道,“司機”之說不靠譜。

新華國際:4月1日前,享有單獨組閣權的民盟將會完成組閣。民盟當政將如何協調與軍方關係?

莊北寧:對於民盟主導的政府來說,未來依然面臨不少挑戰,與軍方的合作不可避免。

首當其衝便是全國民族和解問題。從選舉結果看,民盟在省邦議會選舉中拿下7省5邦,但少數民族武裝問題突出的撣邦和若開邦不在民盟掌控之列。因此,在全國民族和解問題上,民盟主導的政府必須與軍方緊密合作,才能把得到的政治支持轉化為和解推動力。

另外,修憲也是不可回避的問題。直系親屬為外國籍的昂山素季不具備出任總統資格。一些熟悉緬甸政治的分析人士指出,昂山素季未來會以合法、毫無瑕疵的方式,最終登上總統寶座,但也許需要等一兩年。在現行憲法框架下,軍人議員團在聯邦議會兩院均掌握25%席位,若要修改重要條款,必須取得75%以上議員支持才能實現。民盟在這一點上也必然要與軍方合作。

新華國際:吳廷覺任總統期間,預計昂山素季如何實現緬甸式“垂簾聽政”?

張雲飛:可以預見,昂山素季會以某種角色進入民盟政府,進入“國家安全委員會”。

觀察人士推測,昂山素季一個非常可能的選項是,出任總統府部即內閣核心圈的某一重要職務,並同時兼任外交部長,因為這是她進入重要國家機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必要條件。依據緬甸憲法,除正副總統、正副總司令,以及軍人任職的3個部長——即國防、內政、邊境事務部長外,只有外交部長可進入“國家安全委員會”。

“國家安全委員會”是緬甸決定國家重大安全事務的機構。昂山素季只有進入該機構,才能真正成為決定國家命運的人物之一,尤其是緬甸軍方依然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當下。

新華國際:緬甸當前環境下,民盟政府面臨的挑戰或者說施政重點將是什麼?

張雲飛:一是民族和解與和平進程,二是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三是對外關係。

——民族和解與和平進程

緬甸自1948年獨立以來,長期存在大小幾十支反政府少數民族武裝。去年10月15日,八支民族武裝與政府簽署全國停火協議,緬甸和平進程取得重要進展。然而,還有更多的民族武裝組織尚未簽署全國停火協議。儘管政治對話今年初已經開啟,但是緬甸和平進程依然任重道遠,這是擺在民盟政府面前的棘手重任。

——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

儘快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是選民們的強烈訴求和普遍期待。儘管緬甸實行市場經濟已經多年,吳登盛政府執政期間又保持了平均7%以上的經濟增長率,但是在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及政策實施的連續穩定性上依然薄弱,人治和人為因素制約著政策的效果和民眾的感受。如何實現決策科學透明,如何捋順經濟發展思路,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對民盟來說是一道難度不小的課題。

緬甸經濟專家認為,要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政府必須積極爭取國際援助和大力吸引外國投資。昂山素季曾就此說道:“我們的人民希望投資對我們國家有利,對自己的經濟有幫助。如果投資能夠這樣明顯地表現出來,我們會歡迎這樣的投資……不管中國的投資,還是哪國的投資,要在我們國家成功投資,最需要做的是取信於民。”

——對外關係

按理說,外交對民盟來說不是一個困難的領域,但是制定怎樣的外交政策,實現怎樣的外交目標,在當今錯綜複雜的國際格局中,民盟未必就能很得心應手。

昂山素季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比較務實的外交思維,已為民盟政府的外交政策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她曾在多個場合肯定緬甸獨立之初所奉行的外交政策,總的來說可表述為:緬甸願意與所有國家發展友好關係,重視大國關係,優先睦鄰關係;從本質上,可概括為中立和不結盟;換個角度看,緬甸善於搞大國平衡外交,追求本國利益最大化。可以預見民盟上臺後外交上將推行這樣的方針。

新華國際:民盟政府將會實行什麼樣的對華政策,中緬關係前景如何?

張雲飛:去年6月,民盟主席昂山素季應邀訪華,中國領導人親切會見她率領的民盟代表團。雙方就推動中緬友好關係發展達成共識,這為兩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指明了前進方向。

去年11月,昂山素季在大選獲勝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明確表示,緬甸將繼續奉行對華友好政策。昂山素季提出的中緬關係“鄰居論”在緬甸廣為流傳,反映出緬甸各界繼續與中國發展友好合作的普遍願望。

統計數據顯示,中緬兩國貿易約占緬甸對外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中國對緬投資也約占緬甸吸引外資總額的三分之一。雙邊經貿合作既是雙方互利共贏發展的共同需要,也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中緬經貿合作必將成為兩國友好關係不斷發展的動力和助推劑。

民盟執政後肩負著維護政局穩定、推進和平進程、促進經濟發展、儘快改善民生等艱巨任務。要解決這些問題,緬甸迫切需要維護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吸引來自其他國家的資金和技術。這給中緬擴大友好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