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快评丨致“泄密门”下的扎克伯格: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做什么?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宋涛

近期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尤其刚好掺和上“通俄门”调查,扎克伯格一时间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重压之下,3月25日,扎克伯格在多家英美主要媒体上刊登了整版致歉信,信中表示“我们有责任保护你的信息,如果我们不能,就不配为你服务。”

扎克伯格买下报纸板块登道歉广告

较早前,英国议会要求扎克伯格就“剑桥分析”案赴英国进行陈述,但遭到后者拒绝。Facebook首席技术官斯科洛普夫和首席产品官考克斯将替代扎克伯格出席。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称,扎克伯格的拒绝令英国政界“感到惊讶”,有英国议员表示,扎克伯格的做法“不仅仅是懦弱”,简直“完全令人无法接受”。

然而漩涡中的扎克伯格躲的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将于下月前往美国国会,出席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听证会,就Facebook泄露客户数据问题作证。

老实说,这并不是Facebook第一次卷入泄露用户隐私的风波。早在2010年,Facebook就承认部分应用存在泄露用户隐私问题;2012年,Facebook再次被爆出隐私设置存在问题,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被公布,美国两位不愿透露自己性取向的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就因此被泄露;2013年,《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以及联邦调查局(FBI)直接接入包括Facebook在内的全美九大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提取其中的音频视频聊天、照片、电子邮件、文档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分析人员可以追踪个体目标以及其整个联系圈子;2016年,据科技网站ZDNet报道,在美国政府向其索取用户数据时,Facebook满足了它们81%的要求……

不过,此前的隐私数据泄露大都是由于程序漏洞、或者黑客攻击、或者与美国政府的合作,这一次“泄密门”反映的却是目前在互联网上常见的“第三方数据授权”问题。说起第三方数据授权,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们在使用微信中的某个小程序或者登陆某些应用的时候,经常会弹出一个提示窗口,写着将会使用你在微信或其他平台上的的公开信息、个人定位或其他个人信息,这就是典型的第三方数据授权。

在如今这个“大数据”成风的时代,第三方数据授权也成为最常见的一种状态,道理也很简单:既然要搞大数据分析,自然就要掌握目标用户的各种相关数据,并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指望每一个应用或者小程序都去自己搜集用户信息,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用户数据和信息的积累需要很长时间,与现有的大用户平台合作,采取第三方数据授权就成为诸多新公司的常规套路。

剑桥分析公司这个“泄密门”的主角,从时髦的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大数据公司。《纽约时报》在报道中称,该公司被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选举团队雇佣,通过其获取的超过5000万个Facebook用户的私人信息,提供工具辨别这些用户的性格,从而推送广告影响这些美国选举人的行为。在英国媒体的暗访中,剑桥分析公司市场总监Mark Turnbull表示,“如果你在人们身上搜集数据,然后描述测写他们,你就有了更多能够加以利用的信息,你就知道该如何细化样本。然后在他们关心的事件上用他们更可能产生共鸣的语言、图像给予信息。”这不就是典型的的大数据公司的做法吗?只不过这家公司应用大数据分析结果的领域比较特殊——政治。

而剑桥分析公司获取Facebook用户数据的方式同样是第三方数据授权。2014年,剑桥分析的研究者要求用户参与一个性格测试,并下载一个第三方App“这是你的数字化生活”(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通过这个App从Facebook搜集包括用户的住址、性别、种族、年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人际关系网络、平时参加何种活动、发表了什么帖子、阅读了什么帖子、对什么帖子点过赞等在内的信息。这种方式与目前大多数第三方应用的并无二致,而对于这些第三方公司拿数据来干什么,Facebook之类的平台既没有详细了解的动力,也没有详细了解的举措。所以,从理论上说,在现有的体系下,每一个大数据分析公司都是用户隐私泄露的获益者,同时都是潜在的“作恶者”。

因此, 我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同样需要认识到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危害。 本次“泄密门”事件中,广大用户对Facebook最不满的地方就在于该公司对于把用户隐私数据提供给第三方过于随意,同时还缺乏对用户的告知。这也提醒我们,在使用各种应用时,如果看到需要使用你的个人信息的提示框时,一定要认真思考一下,千万别再随手确定了。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