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寨卡病毒“入境” 亞洲國家出什麼招?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綜合報道,寨卡病毒襲擾巴西並迅速蔓延至美洲地區,促使世界衛生組織決定下月初舉行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中國內地迄今尚未發現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但不少國家和地區政府已相繼采取預防範措施,防止病毒“入境”。

亞洲各國出入境鎖定寨卡檢測成難題

馬來西亞衛生部門要求,從南美洲和中美洲國家入境該國的遊客,一旦出現發熱和紅疹等症狀,需立即向醫療中心報告。

按馬來西亞衛生部官員盧克曼·哈基姆·蘇萊曼的說法,目前在入境關卡進行健康檢查並不現實,所以必須采取上述措施。“(寨卡)病毒難以檢測到,且目前沒有可用的快速檢測方法,”他說。

與馬來西亞相似,越南衛生部門也發出警告,要求來自寨卡病毒流行地區的入境者連續14天自行檢測健康狀況,並告誡民眾使用蚊帳等以防可能發生的病毒擴散。

日本外務省近日就出臺安全旅行提示,強烈建議女性懷孕期間避免前往巴西或其他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區,要求所有到訪疫情流行地區的遊客務必謹慎,最好穿著長袖衫和長褲,使用防蚊噴霧,並避免使用蚊子可能“光顧”過的盛水容器。一旦出現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症狀,需及時向醫療機構報告。

印度也加強了對寨卡病毒的監測,並成立專門的技術小組監控疫情。“(在預防寨卡病毒方面,)社區意識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各個)社區都需提高(防護)意識,”印度衛生部長說。

科普:“新埃博拉”寨卡病毒是什麼?

據新華網報道,近期引起全球性傳染病危機的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非洲發現,但去年才在拉美地區出現大規模流行。有醫學專家表示,寨卡病毒的威脅比2014年在西非大爆發的埃博拉病毒更大。

寨卡毒通常經蚊子叮咬傳播。感染病毒的小部分人會出現發熱、皮疹、頭疼、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症狀。孕婦如果感染,可能會導致新生兒腦部發育畸形。自去年10月以來,巴西已出現數千例新生兒小頭畸形,被懷疑與寨卡病毒相關。

中新網引述外媒文章稱,英國牛津大學熱帶病學教授、生物醫學研究基金惠康基金會主席法勒表示,大部分寨卡病毒感染者均沒出現寨卡熱的症狀,令外界難以追蹤病毒蔓延情況,孕婦也因為不知道受感染而誕下小頭症嬰兒。

同時,傳播病毒的埃及伊蚊適應市區生活,在熱帶地區擴散,加上全球氣候變暖令熱帶擴大,使傳染風險增加。

面對這種情況,不少國家建議孕婦暫時避免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區旅行。

分布:南美為重災區亞洲現零星個案

寨卡病毒現時在美洲超過二十個國家和地區傳播,亞洲地區雖然暫時只有零星個案,但多國已加強戒備。

北美洲同樣有外地傳入病例,加拿大發現四宗,美國暫時有超過三十宗。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相信即使出現本土感染個案,亦不會有大規模疫情。不過就如世界衞生組織形容寨卡病毒正“爆炸式”在美洲其他地區傳播,美洲超過二十個國家和地區都已有本土傳播個案,當中以巴西、委內瑞拉等地疫情尤其嚴重。

據中新網引述外媒報道,拉丁美洲寨卡疫情持續惡化,哥倫比亞前日證實確診病例超過2萬宗,其中2116宗涉及孕婦,37.2%受感染孕婦居於與委內瑞拉接壤地區,當局更預計全年感染人數達60萬,或出現約500宗小頭症個案。

亞洲亦有零星寨卡病毒感染個案,本月中台灣就有一宗感染報告,患者來自泰國。雖然暫時未有跡象寨卡疫情在亞洲會大規模擴散,但多國已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