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鋼鐵貿易摩擦無關市場經濟地位

北京商报

text

【亞太日報訊】針對近期歐美9家鋼鐵協會認為中國是導致全球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主要原因,并對中國即將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施加壓力的做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鋼鐵貿易問題和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之間沒有直接關聯,雖然中國確實面臨著鋼鐵產能過剩的困擾,但中國目前也在積極優化產業結構,削減鋼鐵產能。

就在4天前,歐美9家鋼鐵協會聯合發表聲明,就中國2016年12月將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表示擔憂。聲明稱,中國宣稱將在加入WTO15年后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國家待遇,上述鋼鐵協會對此表示反對。歐洲、北美和南美鋼鐵生產商一致認為,全球鋼鐵行業正遭受產能過剩危機,中國鋼鐵行業是這一問題的主要影響者。

經合組織鋼鐵委員會預計,全球鋼鐵產能過剩達7億噸,中國過剩3.36億-4.25億噸,2016年還將繼續增加。與此同時,全球鋼鐵消費下滑,中國大量的過剩產能將轉向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預計今年出口將超1億噸。

沈丹陽表示,產能過剩是全球鋼鐵行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面臨的共同問題,國際社會不能將鋼鐵產能過剩作為繼續對中國實施歧視性、不公平貿易的借口。此外,在化解過剩產能方面,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英時明確表示,“中國鋼鐵業已經削減產能7780萬噸”。

但就實際情況而言,業內多名專家均表示,國內鋼鐵行業確已進入“寒冬”。中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也在10月底召開的2015年中鋼協第四次信息發布會上表示,1-9月,中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24萬億元,同比下降19.26%,實現利潤總額為虧損281.22億元,而主營業務虧損則高達552.71億元。

一方面是止損無力,另一方面,鋼鐵企業由于虧損嚴重,融資也變得愈發困難。目前,許多鋼鐵企業面臨著不予增量、續貸困難、漲息和抽貸等問題,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淘汰落后產能是解決鋼鐵行業危局的當務之急。他表示,目前工信部已為鋼鐵、水泥等4個行業制定了產能置換方案,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此外,有消息透露,《鋼鐵工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已完成制定并發布在即。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表示,《行動計劃》的目標是,經過三年努力壓縮8000萬噸鋼鐵產能,同時促進行業兼并重組,把鋼鐵企業數量控制在300家左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