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小米造车的消息也刺激了资本市场,该消息直接导致小米股价一度拉升10%。对于此消息,小米官方不置可否。
一位小米集团管理层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小米内部确实讨论过此事,但最终是否会造车以官方公告为准。
此前,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参与投资了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两家新造车企业,两家企业都曾在2019年遭遇巨大的生存危机,并在2020年完成触底反弹,目前市值也都在数百亿美元,其中蔚来市值更是一度超越千亿美元,与小米市值相当。
在蔚来和小鹏汽车发展过程中,雷军都曾深度参与帮忙,其中蔚来发展早期,曾借鉴了小米的社群运营经验,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多次与雷军探讨造车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在2019年下半年小鹏汽车最艰难的时期,小米集团参与了对小鹏汽车的投资。
如今,随着百度、华为、苹果等科技互联网公司相继传出造车,并在资本市场大受追捧,小米也开始考虑进入造车领域。然而,小米也是这几家科技公司中,最晚入局的企业,并不具有先发优势。
具有造车能力
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成立于2014年底,小米到2021年才起步的话已经晚了将近7年时间,可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
过去七年,蔚来从无到有,以用户企业为发展目标,成为首个平均售价超过40万且单月销量超过5000台的中国品牌,要知道这是以往红旗都没做到的成绩。
理想汽车的第一款车理想ONE 上市仅一年就成了新能源SUV单一车型销量第一名,而小鹏汽车也从零做到了自动泊车、语音交互以及自动驾驶辅助方面的领先,并且在特斯拉降价的情况下销量还在稳步上升。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互联网背景出身的人造车比传统汽车行业的人更加洞悉用户需求,目前已经初步取得了用户的认可。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第一梯队的三家公司目前已经确立,而后来加入的百度、小米以及传言中的华为,都在时间上落后不少。
如果是做手机,一家企业在研发上落后7年几乎无法追赶上,因为很多人的换机频率通常都在一年内之内,7年时间足以使市场上的已有品牌占领用户心智,但是与手机相比,汽车迭代周期更慢,这也是小米和百度等科技企业考虑入局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百度已宣布进入造车领域,与吉利汽车合作进行造车,并且已选定该造车公司CEO人选。百度过去几年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和推广,意味着其造车显得理所应当,并非真正从零开始。
相比起百度长期耕耘自动驾驶领域不同的是,小米在造车领域缺乏相应技术的积累,过去几年并没有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向进行研发,看起来不具有造车的基因。但实际上,造车与造手机同为硬件领域创业,在很多大逻辑上都是相通的。过去几年,小米以及众多小米生态链企业做出的多款硬件产品都取得了成功,如今雷军想做一个更大的硬件——汽车。
造车特别依赖一家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营销以及生产制造能力,而这恰恰是做了十年手机的小米很擅长的工作。不同的是,汽车的供应链管理以及生产制造都比手机要复杂很多。
资金层面,造车需要至少上百亿的资金,目前小米现金储备数百亿元,加上公司每年都在盈利,只要一直运转正常业绩向好,足够支撑起一家汽车企业的资金需求。
造车模式可选项
小米一旦进入造车领域,具体模式具有多种可选项,包括从零开始自主造车、与现有车企合作或者收购一家非头部车企做大等。
考虑到小米入局时间已经较晚,如果再拿地建厂再从零开始自主造车,至少需要三四年时间才能交付首款量产车,而这时的蔚来、小鹏等车企都已经交付五款以上的量产车,随着持续不断地升级迭代,无论在软硬件还是自动驾驶层面都更为成熟,小米将会与头部新势力存在明显差距,因此这并非上策。
另一种可选项是参考百度与吉利汽车,以及蔚来与江淮汽车的合作,也选择与现有成熟车企进行合作,小米负责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而合作车企主要负责生产制造,这同样需要至少三年时间。如果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小米的潜在合作对象包括比亚迪、长城、奇瑞等诸多车企;如果选择与新势力合作,小米最有可能与小鹏汽车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
小米造车最为讨巧的方式是,收购市场上的非一线新势力车企,然后将其改造再做大,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有效避免自己与特斯拉以及几家国内头部新势力的差距过大。
考虑到头部新势力的市值已经拥有一定泡沫,目前市场上可供小米收购的新势力车企,主要是处于二三线或更落后的车企,如零跑汽车、爱驰汽车、哪吒汽车、拜腾汽车、高合汽车、游侠汽车、奇点汽车等。
潜力与隐忧
小米品牌目前在中国家喻户晓,小米汽车的营销与知名度将会直接受益于此,这也将帮助小米提升销量。考虑到目前小米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不可或缺的地位,一旦小米汽车发布后销量可观,未来将真正实现人、车与家的完美融合。
一旦小米做成这件事,无疑将会成为横跨手机和汽车两大行业的超级科技巨头。最乐观的情况下,小米有望同时成为全球排名前几的手机品牌和汽车品牌,成为同时对标苹果和特斯拉的巨型企业,其市值也远非现在可比。
但从另一方面,小米一旦正式开始造车,就意味着整个公司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被分散到汽车项目上,这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机业务的发展。如果小米双线作战,在面临OPPO、vivo和荣耀等品牌的竞争时就会疲于奔命,容易丢掉领先优势,如果华为再度回归,将会进一步加剧小米的竞争压力。
与百度相比,小米造车具有其明显优势之处,但同样也存在短板。优势之处在于雷军掌舵下的小米是一家具有狼性的企业,一旦进入一个领域便会不顾一切向前冲,往往容易杀出一片天,百度就缺乏这种狼性与狠劲。而短板就在于小米过去的现金流储备没有百度充裕,同时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一旦面临资金链危机,不排除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对小米而言,造车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可让公司重新进入上升通道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潜在风险的决定,这也是过去两年雷军对此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