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在“佔中持續的這19天裏,西方輿論常把“民主與“占中掛鉤。15日,中國網發表了學者孔世平的文章,從各個方面分析“佔中離民主很遠的本質。現摘編如下:
這其實是“皇帝的新裝——一場發生在香港的踐踏理性、破壞法治、對抗政府的街頭騷亂,這才是“占中赤裸的真相。西方媒體以民主對“占中穿鑿附會,不僅令人難以接受,而且反映了西方民主理念的空洞化與功利化,反映了西方民主價值的衰落與倒退。
從“占中的多重目的、組織實施以及造成的惡果看,“占中突出體現出來的是“奪權、“對抗、“衝突和“破壞,無論如何都沾不到民主的邊緣。
“占中的目的與民主無關。 “占中有多重目的,而其關鍵字則只有一個:“奪取管治權。 根據《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香港在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占中組織者企圖通過在香港的金融、商業和行政中樞地區發動大規模騷亂,達到突破《基本法》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行政長官普選提名的規定,要脅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在普選行政長官方案中剔除行政長官參選人“愛國愛港的政治要求,為“反中亂港者順利成為2017行政長官普選參選人創造制度條件。簡言之,就是以所謂的“真普選,逼迫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讓反中亂港者“越法入閘2017行政長官普選。這是“占中當下的、顯性的目的。但“占中組織者明白,這種公然挑戰法制權威和國家權威的行為最終不會得逞。他們之所以“知其不可而為之,還有另一層長遠的、潛伏的目的,即通過思想宣傳、組織動員和實施“佔領的周密部署,在香港社會培養對抗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勢力,進而削薄愛國愛港進步力量,擴大反對派的選民基礎。即使反中亂港者“入閘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的美夢落空,也可以將針對2017行政長官選舉而發動的“占中成果,轉移給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為2016年立法會選舉反對派贏得更多席位造勢。這就是“占中企圖實現的另一個隱形目的。由此可見,“占中同民主毫不沾邊,從頭到尾充斥著權力的欲望。它不是在為七百萬香港市民爭取民主權利,而是在為極少數反中亂港者爭奪“管治權力。
“占中的思想宣傳、煽動對象,一開始就強烈體現出對抗和衝突的特點,完全背離了民主的精神。“占中組織者以“愛與和平的佔領來為這種對抗性消毒降溫,其實是欲蓋彌彰。“占中在去年初開始的宣傳動員階段,就把“公民抗命這一具有對抗性、煽動性的理念大加發揮。眾所周知,所謂的“公民抗命是一個陳舊的概念,而且也只有在那些實行專制、壓迫的政治體制中才具有某種合理性。當代世界,許多國家尤其是政治穩定成熟國家爆發的騷亂或抗議行動,都很少以“公民抗命來拔高、掩蓋抗議行動本身的目的。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即使在港英治下,也可以說法治比較健全、社會高度自由開放,公民不同意見,在缺乏選舉的情況下依然擁有順暢的表達管道。香港回歸祖國以後,資本主義制度保持不變,政治制度和社會生活的民主化進程循序漸進向前發展,《基本法》並規定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將最終達致“雙普選。因此,香港的政制現實和社會現實都沒有“公民抗命的土壤。“占中組織者引入“公民抗命這一陳舊理念,目的不過是強化“占中的對抗性而已。正因如此,“占中組織者以及“學聯在與政府對話上一再設置障礙而任由事態失控釀成衝突,也就不足為怪。
“占中的組織者將煽動的主要對象瞄準青年和學生,可以說在醞釀和發動階段就為對抗升級甚至發展成大規模衝突做好了準備。青年和學生精力充沛、滿腔熱情、關懷現實而又容易衝動,是抗議行動中極易引爆的潛在“火藥庫。世界一些國家最近幾年的騷亂和動盪,其主力大多為青年和學生。客觀上講,香港經濟結構一直未能成功轉型,金融和地產行業過大的局面得不到改善,青年人就業品質不高,向上流動的空間受到限制。這導致一部分青年和學生對現狀有不滿情緒。“占中組織者正是利用了青年學生的特點以及一部分青年和學生對自身發展空間的不滿情緒,通過“占中慫恿他們走向對抗之路。
從“占中地點選擇來看,“占中組織者沒有將“佔領的地點選擇在被標榜為“民主廣場的維多利亞公園,而是選擇在香港商業金融和政府權力的中樞之地“中環,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占中組織者更傾心於對抗和破壞而非民主。前幾年發生在美國的旨在癱瘓美國金融機構正常運作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最終以流血清場結束。前車之鑒,“占中組織者不是不知道癱瘓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商業機構和政府機構正常運作的後果,刻意選擇“中環為其“佔領之地,顯示出“占中組織者決心對抗、不惜破壞、不計後果的強烈企圖。
從“占中造成的惡果來看,其反民主的本質更加暴露無遺。“占中行動實施半個月來,釀成了抗議者和員警、抗議者和普通市民之間的激烈衝突,對香港的政治、經濟、法治、社會、民生造成嚴重損害。更加長遠的影響是,“占中撕裂了香港社會,摧毀性地破壞了香港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法治化、民主化常態。香港是一個開放、包容、多元的社會,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民主化氛圍濃厚。雖然一直有反對力量存在,但總體上講,香港社會講求法治、崇尚自由、熱愛和平與理性,即使遊行示威,也多以和平理性的方式進行,很少會發生示威者與警方的激烈衝突。這也正是香港以彈丸之地吸引大批跨國公司特別是金融機構進駐的獨特魅力,是香港創造“香江奇跡最大的社會資本。從這個意義上說,“占中對於香港法治、民主、理性、和平與自由傷害所造成的影響,甚於一場甚至幾場金融風暴的衝擊。
“占中事件從去年初的醞釀到最終實施,西方勢力一直都在暗中支持甚至代為策劃。相信隨著時間推移,這方面的爆料將逐漸增多。而西方媒體一年多來則利用其強大的傳播能力,通過大量精心剪裁事實的圖文和影像報導,將這一挑戰法治、對抗政府的街頭騷亂冠以追求民主的“義舉,明目張膽地鼓動和慫恿“占中。細看西方媒體的報導,對發生在不同國家的街頭抗議行為,表現出強烈的雙重標準和功利化色彩,同樣是抗議行動,在此是街頭騷亂,在彼則成了“追求民主。正是這種缺乏事實和理論義舉的空洞化、隨意性的民主概念,使得西方媒體無法對“占中的事實真相做出正確報導和評論,喪失了客觀公正的立場,淪為西方干預的工具,成為助燃“占中之火的不祥之物。
香港的繁榮穩定,關乎國家利益,關乎港人福祉,也同在香港有巨大利益的英美等西方國家相聯系。可以說,“占中傷害了利益攸關各方。如果為了少數人對權力的貪婪,要犧牲香港這麼多當前和長遠的利益,那麼,就算“占中真的是西方所說的“民主,那香港也決不能要這樣帶來災難的民主!
(作者:孔世平,學者,居北京。曾長期在香港從事傳媒工作並擔任香港一家評論雜志的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