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首份聚焦北斗时空智能产业生态的报告——《北斗智造者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由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发布。2019年8月,千寻位置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指导下,联合北斗七星股权投资管理和阿里云,发起“北斗智造者”计划,开放北斗高精度定位和授时的时空智能技术,鼓励各类创新企业、个人和在校师生的软硬件开发者能以更低门槛,开发拥有高精度定位能力的应用,激发百亿级物联网设备装上“时空智能”大脑。
高精度定位是北斗区别于GPS的特色服务之一,而北斗智造者计划可谓是整个北斗高精度定位生态开发的缩影。《北斗智造者报告(2019)》是千寻位置基于北斗智造者社群开发者和参赛者全景式扫描后的分析结果,展现北斗时空智能核心开发人群的北斗智造者人群面貌,以及时空智能产业发展趋势。
据了解,经过5个月报名和角逐,此次大赛共吸引了40多个行业、378所高校、1402家企业、550支团队报名,最终28支参赛队伍进入决赛。上百份基于北斗时空智能技术的应用解决方案从大赛中诞生,应用范围覆盖交通、物流、能源、可穿戴、公共安全、农业、医疗、旅游等多个行业。
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可穿戴成三大热门应用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将全面完成并提供全球服务,在“后北斗时代”,中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报告称, “北斗智造者”们主要在从事解决方案开发和终端制造工作,二者合计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其中解决方案商占比4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首届“北斗智造者大赛”中,参赛者提交解决方案的占比也高达72%,终端产品提交占比仅14%。
上述这两项数据都证实了,应用侧对高精度服务的强烈需求,而终端供给能力不足,暗示了终端产业生态的巨大商业潜力。
仔细分析行业中最主流的应用方案开发领域,报告认为,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是目前主要的应用方向,构成带动时空智能技术行业高速增长的“双核”,而智能可穿戴方面也存在比较强的市场需求。
智慧交通,车是主体。在第一届北斗制造者大赛上,参赛队伍提交了各种车辆终端、解决方案,包括电动自行车、公交车、无人服务车、农机车、特种车(运钞车、医疗物流车、警备车等)。同时,无人机作为新的生产工具也吸引了很多开发者。
在智能可穿戴方面,整个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细分市场,第一,是以老人和孩子为主要使用群体、以安全守护为目标的智能手表等设备,这是一个为大家熟知的市场;第二,是为游戏玩家设计的高精度LBS的游戏装备;第三,是为企事业单位作业人员配备的安全头盔、手环等,化工厂、施工工地、森林巡检、野外搜救等场景均有强烈需求。
在智慧城市领域里,政府服务仍然是主要的应用方向,但是时空智能技术也在能源、社区、医院、景区等不同城市场景下开始广泛使用。
时空智能产业的四个发展趋势
结合热门应用以及参赛方案的分析,报告认为,未来的时空智能产业发展将会有以下四个趋势:
第一,基础设施地位凸显,跨界研发融合加速。时空智能技术在中国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属于基础设施层技术,其重要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接受。目前时空智能技术正在和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多种技术融合发展,在交通、物流、能源、可穿戴、公共安全、农业、医疗、旅游等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双核驱动”,各行业应用加速孵化。目前以各类型车辆为主要载体的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管理场景,是时空智能技术最集中的应用领域。同时,智能可穿戴、智慧医疗、智能家居领域对时空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涌现。
第三,市场真实需求旺盛,终端短板亟待解决。行业应用需求持续旺盛,但终端产品层面的短板正在阻碍时空智能产业高速发展。北斗三号系统的全面建成,芯片、板卡、天线硬件的迭代升级,将有助于解决终端短板问题,推动时空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加速落地。
第四,技术融合呼唤跨区域资源优配:东部产业优势对接西部人才储备。时空智能技术的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一二线发达城市,但是“北斗智造者”里的学生群体集中在中西部,中西部在时空智能技术方面有比较丰富的人才储备。跨区域资源适配呼之欲出——西部的人才储备,结合东部的产业优势。
95后北斗开发者占比超四成
除了揭示时空智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外,报告也对 “北斗智造者”的地理分布、职业、专业等维度进行了分析统计。报告得出了三个非常明显的身份标签:东部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小微企业技术大咖、中西部高校导航电子领域的学霸为多。
从区域分布上看,“北斗智造者”主要是来自于东部一二线城市,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地人数占比达65%。
从年龄段来看,“北斗智造者”都很年轻,72%的人不超过35岁。其中18-25岁占比42%,26岁-35岁占比30%。
从职业上看,62%的“北斗智造者“是相关行业从业者,38%为高校学生。
企业从业者群体中,来自小微企业(企业雇员在10-99人之间)的占比最高,他们基本都是各自企业中担当中流砥柱的技术大咖——担任CTO、产品经理、企业项目负责人的“北斗智造者“占比六成,基层技术人员占比四成。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群体主要分布主要在中西部地区,专业集中在导航及硬件电子。这恰恰是产业生态中亟待“补齐”的终端能力,中西部新鲜技术血液,加上北上广深的软件开发、资金优势,将加速时空产业的发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