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支持经济复苏、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发展、打击资本市场造假行为等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看本次会议的关键点:
1、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形势下,我国股市、债市、汇市总体平稳运行,韧性较强。
2、会议要求金融委各单位完善宏观预案,创造有效需求,优化供给结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政策质量,狠抓政策落实。
3、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工作方案,要抓紧落实。
4、立足服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在充实资本的同时,解决好中小银行在业务定位、公司治理、信贷成本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治理结构与业务发展良性循环。
5、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严肃市场纪律,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
6、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坚决彻查,严肃处理。
7、要高度重视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控。
8、要控制外溢性,把握适度性,提高专业性,尊重契约,理清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
要点一:25天3次聚焦资本市场,2次会议明确打击造假
本周召开的金融委会议提及了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而4月9日、4月15日的金融委会议研究的内容也和资本市场相关。
5月4日的会议提出,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严肃市场纪律,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坚决彻查,严肃处理。
4月15日的会议上,金融委明确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功能。
4月9日的会议提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华泰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沈娟表示,金融委屡次提及资本市场,多次提到投资者保护和对造假的从严打击态度,强化了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凸显资本市场在顶层设计规划中的重要地位,资本市场深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基础制度改革和打击违法行为将助力完善投融资良性生态。
要点二:我国股债汇市总体平稳运行
会议指出,疫情发生以来,金融委及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工作节奏,加强政策的针对性,以“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的政策确定性,对冲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形势下,我国股市、债市、汇市总体平稳运行,韧性较强。
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持续扩大,对二级市场造成了波动。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表示,中国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方面走在全球前面,成为全球复产复工最快的避风港,尤其是中央近期推出了以新基建领衔的,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等一揽子的宏观对冲政策措施,二季度经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恢复,全球投资者对A股、中国经济的信心会进一步增强。
会议要求金融委各单位完善宏观预案,创造有效需求,优化供给结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政策质量,狠抓政策落实。
要点三: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已制定好
会议认为,中小银行对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工作方案,要抓紧落实。必须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服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在充实资本的同时,解决好中小银行在业务定位、公司治理、信贷成本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治理结构与业务发展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大概有4000多家法人机构,包括农商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这些机构也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此类机构数量多而分散,自身管理能力和经营实力有限,再加上其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一些农村小法人机构将承受较大的经营压力,而那些历史上积累了一定问题,内控不完善、公司治理不到位的机构,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近一段时间以来,银保监会多次强调对中小银行保持高度关注,并就公司治理、资本补充等核心问题采取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央行也通过定向降准的方式夯实中小银行长期资金能力,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助其加强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近期的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小银行面临较大发展压力,监管层将从公司治理等核心问题入手夯实其稳定性,并给予一定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加强党的领导与加强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开展公司治理评估,强化“三会一层”履职监督和问责,优化股东结构,严格把关股东资质,规范股东行为。
要点四: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和个人坚决彻查
会议再次聚焦资本市场造假行为,会议强调,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严肃市场纪律,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坚决彻查,严肃处理。
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披露信息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财务造假严重挑战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毁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破坏市场信心,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是证券市场“毒瘤”,必须坚决从严从重打击。今年以来,已有16家上市公司披露收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如此密集的“敲打”涉嫌违法违规、特别是和财务造假有关的企业,传递出了监管层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零容忍,以及强化执法力度,从严从重从快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责任,加大证券违法违规成本的决心。
证监会近年来查处的造假案件,有四方面特点,一是造假周期长,涉案金额大;二是手段隐蔽、复杂;三是系统性造假突出;四是主观恶性明显。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往往伴生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信息、大股东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执业、“看门人”作用缺失的问题依然突出。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中介机构收了费用就对财务造假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的还充当帮凶。对这种行为必须连带惩处,必要时可以淘汰一批中介机构,对有污点的从业者取消执业资格。只有出重招,才能净化市场环境,让中介机构走到勤勉尽责的正路上来。
在监管的重压下,上市公司实控人和董监高应该清楚地知道,说假话、做假账只能欺骗一时,最终伤害的还是企业自身发展,得不偿失;只有讲真话、做真账,严格按照规定信息披露,不触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高压线,让投资者看得见、看得清上市公司,突出主业,做精专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凭竞争力吃饭,才能提高企业质量,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要点五:重视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金融产品风险问题
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控。要控制外溢性,把握适度性,提高专业性,尊重契约,理清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
近期,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投资出现较大亏损,引起市场和舆论的广泛关注。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风险事件高度关注,第一时间要求中国银行依法依规解决问题,与客户平等协商,及时回应关切,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中国银行尽快梳理查清问题,严格产品管理,加强风险管控,提升市场异常波动下应急管理能力。目前,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受当前疫情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更加复杂多变,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提醒金融消费者进一步增强投资风险意识。银保监会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督促银行进一步加强账户类产品风险管控,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