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一項針對1990年~2013年間全球188個國家306種疾病和傷害的全新分析顯示,我國國民預期壽命有所增加,但健康預期壽命增加緩慢。糖尿病所致健康損失急速增加,23年間糖尿病導致的健康損失增幅超過100%。該研究由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領導國際研究人員聯盟實施,首次對不同國家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健康損失原因進行全面分析。研究成果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柳葉刀》上。
根據研究,從1990年到2013年,中國男性預期壽命增加了7.5歲,達到73.5歲;女性增加了9.8歲,達到80歲;但健康預期壽命增幅比預期壽命增幅小:男性僅增加了6.7歲,女性增加了8.4歲。2013年,我國男女合計健康預期壽命為67.9歲,比全球平均水平(62.3歲)多5.6歲。
論文作者之一、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徐格林表示,日本健康預期壽命最長,達73.4歲。日本采取積極措施對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進行預防的策略尤其值得我國借鑒。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者使用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來比較不同人口和不同時間的健康狀況,1個DALY等于健康生命損失1年。在中國,按DALY計算,1990年至2013年,糖尿病位列男性、女性增長最快的健康損失原因之首,增長率分別達到135.1%和91.9%。
論文作者之一、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宇傳華教授表示,在中國的研究發現,糖尿病雖不是導致國人過早死亡的主要因素,但所導致的非致死健康損失較嚴重。在1990年到2013年的23年間,糖尿病導致的健康損失增幅超過100%。
該研究還發現,社會人口學狀況(包括人均收入、人口年齡、生育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對健康損失的影響顯著,這些因素在不同國家間健康差異中的貢獻占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