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安:走紅韓國的中國“歐巴”

首爾XINHUA

text

【編者按】2014年,一部風靡韓國的綜藝節目《非首腦會談》讓一位中國小夥張玉安在韓國人氣飆升。作為節目中唯一一名來自中國的嘉賓,張玉安頗具東方色彩的矜持與穩重,讓他收穫了眾多韓國粉絲。

作為一名韓國語言學院的中文外教,張玉安緣何參加了綜藝節目《非首腦會談》?成名前,他在韓國打拼的日子裡,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對於成名後的生活,他又有些什麼新的計劃?帶著這些問題,首爾XINHUA記者彭茜在首爾獨家採訪了張玉安。

張玉安,1984年3月4日出生於中國遼寧省鞍山市,畢業于吉林大學新聞系。韓國JTBC電視臺談話類節目《非首腦會談》的唯一中國籍固定嘉賓。還曾出演韓國綜藝節目《Happy Together》《我朋友的家在哪裡》《拜託了冰箱》。

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韓國熱門娛樂脫口秀節目《非首腦會談》認識了張玉安。一群來自十幾個國家的年輕人在圓桌前圍繞一個話題激烈交鋒或開懷大笑,不同國家的認知和文化差異由此展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唯一一名中來自中國的嘉賓,張玉安並不是最主動的那一個,多數時間,他都在仔細聆聽對方的觀點,微笑,然後不緊不慢說出自己的意見。當記者提及他在接受採訪時比上節目話更多時,他忍不住大笑:“因為是用中文嘛!

或許正是因為他頗具東方色彩的矜持與穩重,讓他收穫了眾多韓國粉絲。韓國觀眾因為其帥氣的外形,把他稱為“劉德華的翻版,不少女粉絲甚至絞盡腦汁地在網上討論“如何才能與張玉安結婚。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籠罩在越來越多的光環之下,這位行走于中韓之間的年輕人,開始更加慎重地面對未來的每一步。

1、“成名是個偶然

對於31歲的張玉安來說,參加《非首腦會談》是個偶然,成名也是意料之外。即便現在走上了藝人之路,他依然堅持著韓國PAGODA語學院中國語部中文教師,廣播節目“首爾生活加油站主持人。與EXO、少女時代等這些從小就接受培養的偶像明星不同,30多歲時才開始出名的他坦言一開始會不習慣。早上坐地鐵,人很多的時候,被旁邊人近距離認出來,有時比較尷尬,有時會因為觀眾要簽名、照相而遲到。

因為張玉安而去語學院報名學中文的學生越來越多,二三百人報不上名只好等到下月。新學期伊始,不少人在課上大喊他的名字、拍照,他不得不一再強調課堂紀律,要求大家為了“中文而不是“張玉安這個名字而來。慢慢地,學生們開始努力學習,他也松了一口氣。“不便的地方會慢慢出現,但我更多還是覺得很新奇,很幸福、很有滿足感和成就感,他說。

Q:最初參加《非首腦會談》的契機是?

A:參加節目的契機就是中國朋友的一個微信。他在韓國經常主持中韓明星發佈會,對韓國娛樂圈比較瞭解,問我有沒有時間出演JTBC的節目。我一開始對綜藝節目不是很有興趣。但他告訴告訴我這不是完全的娛樂節目,要討論時事和社會敏感話題,我就同意了。

作家(編導)先讓我用語音短信發了一條很短的自我介紹,後來一個房間十多個女孩子面試我,作家(編導)、導演全是女孩子,讓我很吃驚。

我準備了一些社會知識,但提問時卻是很奇怪的問題。她們首先問如果你參加節目要從我們當中選擇一個人談戀愛,你會選擇誰?我當時裝作外國人聽不懂,沒有回答。後來她們告訴我其實並不是一定要我選擇誰,而是看我當時的應變能力。她們覺得我的反應挺有意思,又問了些個人問題和事實問題就通過了。

Q:你好像說過綜藝不太符合你的性格。那為什麼一直做到現在?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性格的人?

A:韓國綜藝節目類型很多。我不適合的是用身體誇張表演的節目。但訪談、主持,或比較輕鬆的娛樂節目我還比較適合。媽媽總說我是很內向的一個人。我覺得我跟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時不內向,但跟朋友們在一起就比較內向,人多特別吵的時候我就比較安靜了。所以錄節目時我要表達自己的意見,話比較多,但私下裡和朋友在一起話就不多了。這樣比較輕鬆,每時每刻話都很多的話,給人的感覺會很累。

Q:但我發現其實在節目中,與其他嘉賓相比,你的話是相對少的,不會很主動地去辯論,每次也幾乎是最後一個發言的?

A:其實我覺得這個節目最大的看點是每個人性格都不一樣,各有特點。如果這12個人都是一樣性格的話,這個節目就沒意思了。如果拋出一個問題,最先說話的是比利時的朱利安等外向的歐洲朋友,再往後是美國等學識型的朋友,他們會思考一些問題。而我是總結性的,想聽完別的意見,找出問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每個人的感覺和色彩都不一樣,這個節目從頭到尾才一直有話題可以繼續。

Q:所以這會是節目組的有意安排麼?

A:如果知道你有這樣的問題,今天我就會把劇本帶來給你看。包括嘉賓在內節目組共有十五六個人,但劇本很簡單,只有15頁,字還非常大。基本就是給出了一個主題,沒什麼回答在裡面。我們每星期會有一次採訪,編劇針對主題問我們的意見,但不會給我們固定的答案。答案都是我們自己的想法,自然而然的每個人都會表現出自己。因為不同國家、民族的人本來就是不一樣的。

Q:每週針對固定主題你怎麼做準備?

A:每週主題一般是在週二或週三出來,我們想一想自己的看法,告訴編劇。編劇根據我們的看法寫出節目流程,給主持人參考。週六我們會得到劇本,周日拍攝。所以準備時間基本就是周日晚上。

但我們一般周日也非常忙,所以準備時間大約是拍攝前的兩個小時,經常是邊化妝邊大致看看劇本。說實話我們拍攝時百分之三四十是劇本上的東西,其餘都是現場自由發揮的。包括之前出現的一些最好玩的“名場面,都屬於現場的突發情況。

Q:成名是意料之中嗎?成名前後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差異?會不習慣嗎?

A:一開始沒有想過這些。當時我在韓國呆了四年時間,只知道KBS、MBC、SBS三大台,對電視臺JTBC推出的節目不很清楚,也不知道自己在上面會是什麼樣。當時我還是把工作重心放在學院工作上,晚上還有廣播節目,只是每週一次出演,有點“打工掙點零花錢的感覺。第一次有感覺是我和節目中的一個人第一次接受了某韓國報社的採訪,當時覺得原來我們也可以接受採訪。之後慢慢出現很多媒體邀約,才感覺自己在韓國的知名度一點點加強了。

2、“溺愛和理性哪個更好?

在如模擬聯合國大會般的《非首腦會談》錄製現場,張玉安常常要“代表中國發言。一言一行會在中韓觀眾間引發熱議。談及中國的歷史文化,張玉安總是非常自豪,這卻引來一些韓國觀眾的批評,認為他以一種“中華思想一味表揚中國。而在節目中說到中國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時,又往往引起中國網友們的不滿。

張玉安曾發過一條微博感慨道:“一位網友說:知恥近乎勇!一個問題多多、毛病多多,誰說咬誰的人,誰會喜歡尊敬呢?留言的朋友都是愛國的,我相信。但是溺愛和理性的愛哪個對祖國更好呢?G10說對中國的印象是呆板固執,我在努力改變他們,也希望用不同愛國方式的人們也去思考全球化的我們要如何融進去!

Q:你在節目中的言行一直牽動中韓兩國的觀眾,你怎麼把握平衡?有沒有一個“度在裡面?

A:沒有什麼“度,但會有原則。首先,我大方承認中國存在的問題是什麼。但只批評中國和我內心想法不相符,我還要告訴大家問題雖然存在,但我們正在改正。我希望世界朋友不要一味批評中國,要互相瞭解、信任,給對方支持,這樣中國才可以發展和改變這些問題。當然中國現在確實也在改善。

剛開始做節目時,在網上看到對我本人有批評的、不贊同的聲音,我還會比較傷心。但後來看到越來越多的是支持我的一些言論,支持這個節目,或者表達對中國喜愛的留言。甚至有人說因為這個節目改變了對中國的偏見和誤解。看到這些後我很有成就感。我覺得我的中國語教學、《非首腦會談》、包括中文廣播節目,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Q:很多人因為你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

A:一開始錄節目,比利時的朱利安覺得最不可能成為朋友的就是我,因為我們性格差很大。他很多年前去過一次中國,也沒什麼好印象。但現在我和他是最好的朋友,他對中國的印象也改變很多。一開始我因為歷史問題不喜歡日本,因為中美政治摩擦不喜歡美國,和這兩個國家的代表在前幾期節目經常吵架,有時候即使對也不想同意對方觀點。

但經過交流和磨合,才發現我們都有誤會,把誤會說明白才能真正理解對方的想法。因為彼此的原因,我們都對對方國家的政治、文化、社會等改變了一些看法。韓國很多高中會在中午休息時放我們的節目,因為對他們學習很有幫助,對我也是一樣。

Q:參加這個節目還有什麼收穫?

A:首先,朋友認識了很多,如果沒有這個節目,我一輩子也不會認識有機會這麼多外國朋友。有人說是我們競爭關係,有人出名了有人沒有。其實完全不是,男孩子之間一點也不在意這些。所以我們關係非常好,彼此幫助的時候很多,苦惱時可能不會去找以前的朋友,而是現在這些朋友。

第二,在某些方面讓我媽放心了一點,原來我媽一直很擔心我一個人在韓國生活。因為我媽不太瞭解外國,受教育也有限,只到高中。我家的市不大,消息以前也比較閉塞。通過這個節目,我媽也知道我有了很多好朋友,幫助我的人也有很多,安心了很多。

我也學到了很多各國知識,對中韓兩國認識更多了。現在每期節目都需要學習一些新東西,找資料回答問題。對中韓兩國很專業的問題都在關注,比如最近在學習FTA方面。

再一個就是未來目標明確了。通過這個節目,覺得自己還是想在電視媒體方面做,不局限於綜藝節目,也會做深度的問題、主持等等。

Q:你覺得韓國在文化輸出戰略上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在哪裡?

A:我覺得韓國每個環節非常仔細,小到一個道具、顏色搭不搭配、怎麼去擺放等。我們《非首腦會談》中的12個人,每個人的字幕都是不一樣的感覺,節目組給每個人創造了屬於他個性的字幕,但國內全部都是一樣的。韓國的細心和創意方面需要國內去學習。我們的節目只有一小時左右,但是要錄短則五六小時,長則七小時,最後只選擇其中一小時。國內需要學習他們好好做好每一個環節。

3、“他鄉亦故鄉

2008年北京奧運會,張玉安在北京電視臺、搜狐等媒體短暫做過一段體育新聞方面的工作。2009年初,他辭掉工作準備去韓國,父母為之可惜,反對他出國,沒給任何費用。張玉安只好拿著在北京剛剛工作一年攢下的一萬多塊錢遠赴異國他鄉開始新生,一切都很艱難。

“他鄉亦故鄉——如今在韓國生活、工作進入第五年的時間,張玉安似乎越來越融入這個國家。他愛上了韓國的每一道傳統菜,偶爾因為工作原因回到中國,竟已不習慣國內過油、過鹹的飲食。

Q:當初為什麼選擇放棄北京的工作來韓國?

A:當時因為工作太忙,每天睡覺兩三個小時,所以身體變差了,想休息一段時間。因為好朋友在韓國,所以我就來了,但一呆就是五年。

Q:據說剛來韓國的時候生活很艱難?“收銀、洗碗、服務員;麵包、速食麵、紫菜包飯是常態?

A:紫菜包飯已經是好東西了(笑)。麵包也是奢侈品,一個麵包一千韓幣,都可以買袋速食麵了。當時我每天吃的就是大米飯,一天會有一次吃雞蛋的機會。偶爾跟朋友見面,就會讓朋友給我買肉吃,因為自己當時沒有那個錢。

我第一次來韓國在朋友家住,在大概只能容下一張床的房間住了六個月。韓語不好,找不到工作,生活很艱難。當時韓國一個飯店覺得我可憐,給我了不用說話就能打工的機會,在廚房幫忙洗貝殼,一個一個把裡面比較髒的線去掉。兩天后,我的手指甲都斷了一半,因為每天都要摘兩三麻袋,多的時候一萬多個貝殼。每天從下午四點工作到淩晨兩點,但只工作了一個星期就放棄了。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半年。

Q:這麼艱難,你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A:那時候沒有覺得特別苦。只記得一次和我媽打電話,我媽問吃什麼呢,我說吃牛肉,其實吃的是醬油拌飯。掛完電話我眼淚就下來了,但不是覺得自己可憐,是覺得我媽很擔心我。我那時只覺得好玩,每天都很新奇,因為在語學院認識了各國朋友。打工累了就回去睡覺,第二天照樣工作。 現在想可能覺得當時非常累,但當時完全沒有“受不了,我要回國的想法,回去的原因是因為簽證。

4、“希望做一些能讓別人記住我的事情

不久前,張玉安正式簽約了旗下擁有Super Junior、少女時代、東方神起等韓國當紅藝人的S.M.娛樂公司。這讓他離自己回歸主持人的目標越來越近,而未來他所期望的還不止這些,已過而立之年的他想更多思考下“人生的意義。

Q:現在S.M.公司給你具體的路線規劃是怎樣的?

A:我們公司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現在S.M.培養的中國籍的藝人大部分都是歌手,並不是很平民化。未來S.M.計劃做一些平民化的,通過去我多層次發展,比如著重培養主持人方面,應用到兩國製作的一些文化節目中。我還是想把我主持的老本行撿起來。

Q:未來中韓之間你怎麼分配工作重心?

A:SM比較尊重我自己的想法。我也說過可能將來會回中國,原因很簡單:我不想回去,但是媽媽在中國,因為語言的原因來韓國比較困難,我又是獨生子女。媽媽從去年為了我開始學韓語,但學了半年隻會 “你好和“多少錢,也比較痛苦。所以將來為了父母我可能會回到中國生活,但應該也會是兩地來回跑的狀態。飛機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時間安排上沒有非常大的困擾。

Q:有媒體報導說中國版《非首腦會談》已確定你加盟?

A:我和公司都沒有接受過這樣的諮詢。所以看到這樣的新聞我也比較吃驚。如果正式邀請的話公司會幫我安排的。

Q:現在很多中國明星在韓國發展好了又選擇回到中國,因為發展空間更大?

A:我對於錢沒有那麼大的欲望,我一定要達到百萬、千萬富翁什麼的,我沒有這樣的想法。相反我原來最大的願望是給我媽買房子,但去年11月已經實現了。所以現在我想做點做完後自己不後悔的,能讓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沒想過中國發展空間更大、回去掙錢更多,而是想如果將來做完之後能讓人覺得張玉安這個中國人不錯,這樣的工作就可以了。

Q:你自己有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人生規劃,比如到特定年齡一定要完成某件事?

A:我的目標是40歲之前能夠實現我回歸主持人的方向,還有九年時間。40歲之後我想邊工作邊做些有意義的事。一個月前,韓國明星Sean來做我們節目嘉賓,他說把每個月收入的大部分都捐給社會,所以現在銀行裡的存款只夠一個月的生活費,還要養三個孩子,但覺得特別幸福,被大家稱為“天使,給我的觸動非常大。

藝人做公益的面貌讓我覺得人生真的不太一樣,我就覺得我也能成為這樣的人,所以想在40多歲有一定能力和知名度的情況下,做一些能夠讓別人記住我的事情,如社會公益方面。有時我和朋友說這樣的話,他們可能覺得很冠冕堂皇。但昨天我準備節目材料時,看到一個中國富豪說當一個人的財產超過百萬時,他就不會想錢的問題,會覺得興趣和人生意義更重要。我覺得即使不是百萬,當一個人的年齡到一定程度,他也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

Q:你的理想型是“李英子?

A:之前有很多人問我沒有女朋友嗎?我都回答:因為沒有時間。其實我有好多理想型,“李英子“韓佳人……我喜歡李英子的性格,很大方、不拘小節,跟這樣的朋友在一起很放鬆、不拘謹。喜歡韓佳人是因為她的傳統、古典。開玩笑地說我的理想型就是把一個人的性格和另一個人的感覺放在一起。

我的標準是首先性格好,稍微能讓我放鬆,不做作,開朗大方;然後是對父母好,家務方面可能需要多照顧一些。從小我接受的教育就是傳統教育,所以還是喜歡傳統的女孩子。在《非首腦會談》之前,我沒想過找外國女孩子,但之後我覺得找哪個國家都可以。

Q:現在每週工作強度如何?休閒的時候都幹啥?

A:我只有週六能休息,整理房間、準備一周工作計劃和材料,跟朋友見面、看電影,看看歷史書、人物傳記,或在家睡覺,休息時間沒有特別多。我們《非首腦會談》的嘉賓一周有時間的話會見兩三次,一起吃飯、喝咖啡或喝酒聊天,偶爾也會去背包旅行。

現在的工作強度已經減少了很多,每天最多七八個小時,少的話兩三個小時,其餘時間就用來學習:運動、英語、法語,還有韓國語……我想學的東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