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民众参观《武汉66天》“抗疫”作品主题图片展。 瞿宏伦 摄
中新网贵州镇远9月29日电 题:影像里的中国“抗疫”:记录点滴大爱继续
作者 周燕玲 刘鹏
站在《武汉66天》“抗疫”作品主题展馆里,“00后”女孩吴敏悄悄地用手抹去眼角泪水,平复心情后用手机拍了6张图片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并配文写道:“图片和文字生动地记录了武汉人疫情前后的点点滴滴,他们真棒!”
观展民众参观《武汉66天》“抗疫”作品主题图片展。 周燕玲 摄
正在贵州省镇远县举办的多彩贵州·第十三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上,“抗疫”作品主题展格外引人注目。“抗疫”主题展以图片、视频、采访手记及报告会的形式,分享影像里的“抗疫”故事。
记者29日在现场看到,“抗疫”作品主题展馆内一侧墙上展出8张“你是我最牵挂的人”,照片由著名摄影师李舸拍摄,照片中医护人员面对记者镜头,翻出手机里为患者诊治、送患者出院和紧张工作的瞬间,摘下口罩让自己的面容与患者映现在同一画面。
此外,展馆内还展出“封城”下的武汉和“解封”后的武汉日常生活,照片由摄影师们在武汉的66天时间里拍摄而成。
“除了墙上的照片,这些文字记录的武汉故事更让我感动。”吴敏用手指着展馆另一侧长桌上铺放的26篇采访手记说道。记者看到,6万多字的采访手记里记录了许多普通的武汉人和滞留武汉的外地人的故事,且每一篇手记最后都写了一句话:如果不记下来,我怕将来会忘记。
“我们不是来卖感动的,只是把我们用心感受的东西,通过文字、视频、图片展示给大众并传播出去。”采访手记作者刘宇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人很容易健忘,所以把经历过的事情和细节记录下来,希望若干年后能让现代人和后代记住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摄影师刘宇离开新华社摄影岗位已五六年,以为再也没有机会上一线采访。所以,作为武汉女婿的他把武汉之行当做事业生涯的最后一战,除了为医护人员拍摄肖像之外,还挤出时间记录疫情之下武汉人的日常生活。
在武汉的66天时间里,刘宇白天结束拍摄后,晚上上半夜整理照片,下半夜则写文章记录身边发生的故事。在他看来,一千万个武汉人就有一千万个故事,希望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相机定格的照片背后的故事讲出来。
“比如一张环卫工人清扫街道的图片,我看到街道很干净就问那位环卫工人在扫什么?他说希望将来武汉解封时武汉人能看到一座干干净净的城市。”刘宇说,拍摄之初没有给自己设定主题,当回过头来看其实说的就一件事——大疫之下的大爱。
拍摄《武汉66天》之武汉记“疫”组图的作者、影像中国网主编曹旭说,回望在武汉工作的那段时间,从最初的不适应到临别的不舍得,我们与手中的相机见证了武汉慢慢地恢复往日烟火气,那不是十个手指力量的总和,是拼尽全力的倾囊相帮和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力量。
大展期间,不少观展民众还与照片里戴着口罩、穿着时尚的武汉年轻人合影留念。在拍摄《武汉66天》“抗疫”作品展的摄影师们看来,照片只是时间的碎片,但把那些碎片拼接在一起,给以后的人们留下在历史长河中武汉在特殊历史时期发生的一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