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當美歐俄相聚諾曼底

text

新華社巴黎6月5日電記者觀察:當美歐俄相聚諾曼底

新華社記者應強

鄭斌

6月6日是諾曼底登陸70週年紀念日。東道主法國邀請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等19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赴諾曼底參加隆重的紀念儀式。然而,在美歐俄博弈烏克蘭的大背景下,對歷史的紀念,終究無法擺脫現實的影響,不僅各方心態複雜,臺前幕後的種種互動也是微妙異常、暗流洶湧。

諾曼底登陸70年後,世界早已今非昔比。特別是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它與傳統夥伴歐洲“一家親”的關係雖未發生實質變化,但也不是鐵板一塊。

法國著名作家愛德華·泰特羅4日在《回聲報》上撰文稱,進入新世紀後,美國的所作所為讓歐洲人寒心:美國次貸危機導致歐洲債務危機,令歐洲陷入經濟停滯;美國情報部門一直監聽包括法德領導人在內的盟友,其在網際網路上的霸道做法讓歐洲無所適從;美國動用“家法”懲罰歐洲的企業,最近的例子就是要對法國巴黎銀行處以上百億美元的鉅額罰款。泰特羅不禁質問:這難道就是美國與歐洲的傳統夥伴關係?

在烏克蘭問題上,雖然美歐在面對俄羅斯時似乎“同仇敵愾”,但一旦動起制裁真格,無論經濟還是安全領域,直接受損的卻是歐洲各國。正因如此,歐洲在對待普京的態度上,開始出現緩和跡象。

按計劃,紀念活動期間,英國首相卡梅倫、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法國總統奧朗德都將與普京舉行雙邊會談。路透社甚至認為,鋻於歐盟與俄羅斯在能源和貿易上的緊密關係以及烏克蘭局勢需要,歐盟可能會放棄針對俄羅斯的孤立策略,比如允許其再次加入八國集團。

對於歐洲的“算盤”,普京心知肚明。他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提醒歐洲“當心自己的主權”。他說,美國實施的政策是世界上最具“侵略性”和“最嚴厲”的,其在世界上有很多軍事基地,有的距離美國本土有幾千公里遠。美國經常干涉別國的內政,因此無權指責俄羅斯。

“我能夠清楚地記得法國的戴高樂主義傳統,那就是維護法國的主權,戴高樂將軍值得尊敬,我希望歐洲的未來不要丟掉這一傳統。”此言固然是對東道主法國的恭維,卻也是說給所有歐洲人聽的規勸。

當美歐俄相聚諾曼底,美歐分歧或因二戰中並肩作戰的記憶暫時隱去;美俄矛盾依舊突出,苦了奧朗德一晚兩宴,避免普京與奧巴馬相見尷尬;一度劍拔弩張的俄歐關係,則開始出現緩和跡象。短暫的相聚,或許能為各方提供一個對話窗口,但國際關係的決定因素,終究離不開利益與戰略的考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