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恶劣的环境中培养合作、信任和友谊——记中澳美“科瓦里-2015”联合野外生存训练

悉尼

text

说这话的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的潘孔彬上尉,他和9名战友从8月27日开始,参加中澳美三方共同举行的“科瓦里-2015”联合野外生存训练。澳方派出的是陆军的10名官兵,美方则派出了5名陆军和5名海军陆战队队员。

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三国军人在达尔文市区的拉拉吉亚兵营进行团队拓展训练,让本不相识的陌生人尽快熟悉起来。潘孔彬说,下飞机后的第一个晚上,参训人员就打乱国籍,混编成三组,吃住训练都在一起。

第二阶段,参训人员来到戴利河地区的野外营地。在那里,他们向澳大利亚陆军的野外生存专家和当地土著人学习如何适应澳大利亚北部炎热而干旱的自然条件,如何辨识和躲避野生动物,如何取火、狩猎、设陷阱,如何解剖、分割动物……

第三阶段,他们被再次打乱分组,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条件下野外生存5天,分为内陆地区3天和海滨地区2天。潘孔彬的战友罗世栋觉得,从内陆到海滨,训练的转化让人适应起来有些困难,而在海边用海水蒸馏淡水,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潘孔彬则认为,最大的挑战实际上来自三国军人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

“比如说,在被蛇咬了,或被野兽追逐的时候该怎么处理,大家的方法都不一样。不过,通过在一起生活、训练,两周下来,大家的技能增长了,也结下了友谊,建立了信任,所以到最后阶段,我们每个小组都作为一个队伍圆满完成训练,”他说。

于是,记者看到,刚刚结束训练走下直升机的三国官兵兴奋地互相拥抱在一起,庆祝训练的结束。虽然还存在一些语言障碍,但借助手势,大家很快互相理解。

对于中国军人,共同参训的澳大利亚女兵艾玛丽·霍尔不吝溢美之词。“他们的能力让我感到非常惊讶。我以前都是用工具搭庇护所,但中国军人竟然不用钉子、绳子就搭成了。我要把在这里学到的野外生存技能带回去。”

合作、信任、友谊,是三方公认的“科瓦里”关键词。

观摩演习的广州军区副参谋长韩鹏少将用“一支筷子易折断,十支筷子折不断”的中国俗语来说明三军联训的意义。

“希望这种联训一直持续下去,书写三军友谊的新篇章,”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