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览|布鲁斯·瑙曼中国首次个展:影像实验

澎湃新闻

text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以及目前仍无结束态势的现状,对全球的影响不仅是“蝴蝶振翅”的波动,甚至对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式都敲起了警钟。

现实中公共卫生、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活方式等领域被重塑,艺术市场同样遭受重创,面临新的思考和格局调整。

“抗疫”战争胶着,处于风暴眼中中国藏家的一举一动也实实在在地牵动着全球艺术世界中各个要素的发展与平衡。越来越多的画廊、艺术机构青睐中国,尤其是北京和上海,表示出了对未来中国市场的关注。

2020年6月,Edward Ressle画廊将在其上海新空间展开首展,这也是该画廊在亚洲设立的首个空间。

自2016年春季于纽约上东区成立, Edward Ressle画廊一直以来与知名的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机构合作,旨在从策展角度呈现具有博物馆级品质和历史研究价值的展览,呈现广泛囊括了不同世代的艺术家和作品,其策划的许多项目涉及了艺术实践的各种形态。

为什么选址上海?

Edward Ressle的爱德华•莱斯勒表示:“上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与文化中心之一,拥有庞大的视觉艺术受众,她为艺术家在亚洲的工作与展出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机遇。当今,开设一家画廊并非易事,但我愿意冒险。艺术就是我的生命。”

布鲁斯·瑙曼 颠倒旋转 1968年(00:30)

上海空间将延续画廊对前沿当代艺术的严格审视。为体现画廊的反传统态度,画廊首展将呈现美国艺术家布鲁斯•瑙曼 (Bruce Nauman)的中国大陆首次个展《影像实验》。Bruce Nauman 是过去五十年以来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通过累积性的实验,他给艺术的形式带来了无数个可能性和新的范畴。就像上世纪中期沉迷于观念艺术的多位艺术家,瑙曼的观念更接近于约瑟夫•库苏斯(Joseph Kosuth),他们都推崇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语言哲学,在作品中发展出不同形式的“语言游戏”。 这些看似支离破碎、没有上下文、无始无终的荒诞动作和横空出世、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的灯管语句一样一直是瑙曼思想的创作脉络。

他拒绝艺术风格上的连贯性和类型化,这一点与Edward Ressle画廊的经营思路和艺术主张都不谋而合。

实际上,Edward Ressle画廊与Bruce Nauman之间合作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画廊纽约空间的开幕展《PAY ATTENTION》,那次展览的标题就是以瑙曼创作于1973年的代表作《PAY ATTENTION》命名的;此次上海的开幕展览海报也从此件作品中寻求灵感。从2016年到现在,画廊共于5个展览中囊括了这位艺术家的作品。

这一系列创作于1960年代末期创作的影像作品是Nauman艺术生涯中第一次重要的媒介转折和关于艺术本体的探索成果。当时的他从艺术学院毕业不久,在工作室中利用自己的身体和有限的空间来思考艺术家的角色和艺术家究竟该做些什么的问题。

布鲁斯·瑙曼 小提琴和弦调音 D.E.A.D. 1969年

布鲁斯·瑙曼 唇音同步 1969年

“如果我是艺术家,我在工作室里工作,那么我在工作室里做的任何事都是艺术。在这点上,艺术更多的是一个活动而不是产品。”

此次影像实验的影片使用传奇画廊主李欧•卡斯特里(Leo Casteli)购得的Sony Portapak摄像机进行录制,艺术家由此得以充分实验录像仪器的可能性。他将自己隔绝在工作室内,其行为没有任何美学实践以外的原因或意图。他以自己的身体为出发点去探索日常状态的局限性,并进一步将影像媒介作为戏剧舞台和监视设备进行探索。

正是这个契机将瑙曼的影像艺术创作推到了一个高潮——他创造了一系列黑白录像影片,在工作室中反复地进行踩踏、跳跃、拉琴、投掷弹球等动作和行为。每件作品的长度约为60分钟;当被展出时,影片中的瑙曼给人一种似乎要将各种无聊的动作永远重复下去的印象,使艺术家本人和观众都同样经受一次小小的耐力测试。

“所有的艺术都曾经是‘当代艺术’”,作品的先锋性和影响力不会因为时间而减弱,事实上恰恰证实了它的前瞻性和伟大——不仅深刻挑战了艺术实践,并且彻底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普遍观念。

布鲁斯·瑙曼 在工作室中用力踏步 1968年

布鲁斯·瑙曼 颠倒旋转 1968年

正如瑙曼自己说:“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试图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创作出......那种一应俱全的艺术作品。就像被棒球棒击中脸部;或更妙的是,就像脖子后方被突然击中。你永远无法预见到它的到来;它就这么将你打倒。我非常喜欢这个想法:那种不留任何痕迹的强度,无论你是否喜欢它。”

非常的时期,有限的空间,在时代遭受疫情重创的框架下,布鲁斯•瑙曼的作品竟成为一种对当下有意无意的暗合。

【展览时间】2020年6月13日-7月18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205-215号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