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之乱:腾讯,该负的责任你别躲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王鹏

小程序上线将满一周年,基于微信无敌的流量基础,目前用户量达到9亿,日活接近1.7亿。小程序这样一个新兴的工具型平台,开通便捷,又因为本身开发成本低,被不少打违法擦边球的牟利者钻了空子。这些打着“高仿”之名售假、巧设“异性拼房”以招嫖、从事各种违法“现金贷”的小程序,流毒甚广。

1月,微信官方永久下架了875个售假小程序。2月,封禁了数百个涉嫌“低俗、色情”小程序。6日,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布公告称,已永久封禁了1000多个违规“现金贷”小程序……

腾讯官方清理公告截图

目前 ,微信治理“小程序之乱”,走的依然是“先违法、后治理”的老路。事实上,无论是工业界的“先污染、后治理”,还是网络空间“先违法、后治理”,其逻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监管的节奏落后于市场。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法仍处在草案阶段,对微信小程序等的管理主要依据是《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等位阶较低的规范,据此来进行监管与整治难度很大。

试问,这应该归咎于政府的失职吗?也不能这么说。市场是和新兴科技、新鲜事物联系最紧密的社会环节。新生的事物,如果具备一定市场价值,就会被发掘,通过市场的杠杆强化、放大。在这一过程中,商家遵循的原则第一是“有利可图”,第二是“法不禁止即可行”。作为新生事物,法律往往对其存在盲点、空白,这也是情理之中。立法机关不是算命先生,不会未卜先知。

“异性拼床”小程序已经被腾讯清理

那么在商家运用市场的杠杆作用从新事物中谋取利润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求他们“每一个毛孔里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自觉自愿通过道德自律来实现自我审查,以使其商业行为处处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吗?我们当然可以这么想、这么认为,但从现实结果来看,似乎没那么容易。

真正规范人类社会(包括商业)行为最有效的途径,一定是底线思维——也就是说,我们假定商家“无良”,有空子必钻。然后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去思考我们的司法建设、制度建设应当如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面对小程序的种种乱象,我们与其单纯从道德的视角去鞭笞、指责,不如洞悉人性的幽暗,从一般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入手,在哪里发现新的法律漏洞、违法空间,就赶紧的行动起来,通过确立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新的行业准入及运营准则,把这些漏洞补上。网信办政府监督的职能必须全面落实。

而腾讯方面,在行业内作为事实上处于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不能仅仅以一个经营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必须同政府密切配合,一道承担起与自身地位相符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建立起行业公序良俗。

使用小程序的广大网民们,也应该有所自律。尤其是一些以学生、青少年为目标群体的低俗小程序等,家长也应该尽到管教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管齐下,在法治的框架下共同努力,才能还大众一个清明网络、朗朗乾坤。


作者简介:

作者王鹏,亚太日报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讲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