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張蓓
6月23日即將舉行英國脫歐公投。這是近年來英國與歐洲關係的一件大事,其結果也將深刻影響歐洲乃至跨大西洋兩岸。
自2010年英國保守黨上台後,調整英國與歐盟的關係逐漸成為英國內政外交的一項重點議程,而這一調整最終“高歌猛進”,走向了脫歐公投的高潮。公投起因可從歐盟與英國國內發展兩個角度來觀察。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洲經濟一直深陷困境,七年之後仍未走出,暴露出一體化計劃的缺陷和歐盟治理機制的失靈,疑歐情緒在歐洲普遍蔓延。
英國的疑歐情緒更甚。英國的地理位置及歷史均賦予其深刻的疑歐傳統,近幾年其經濟表現優於歐元區,更加深了國民的自傲情緒;而借助反移民政黨的煽風點火,英國人又將其國內移民問題與歐盟掛鉤。執政的保守黨向疑歐立場轉變,成為公投舉行的最大助力。保守黨疑歐派對卡梅倫的壓力不斷加碼,卡梅倫政府不得已提出脫歐公投,以求一勞永逸解決分歧。
英國首相卡梅倫。 圖/路透
此次公投意義之重大非比尋常。儘管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關於歐盟/歐共體的公投在歐洲國家舉行了幾十次,與英國脫歐公投性質類似的只有1975年英國退出歐共體的公投和1982年格陵蘭島退出歐共體的公投。一般公投大多是決定某國是否加入或批准某一歐盟條約,是對一體化前進速度和方向的態度考察,而此次公投將直接決定歐盟一大國的去留,其結果將決定歐洲一體化是否倒退。
6月15日,“脫歐派”漁船船隊在倫敦泰晤士河上參加造勢活動。新華社發 蒂姆·愛爾蘭攝
一旦公投支持英國脫離歐盟,對英國的影響之大難以想像。金融市場動盪、英鎊貶值均是可以預見的短期影響。根據《里斯本條約》自願退出條款,英國將有兩年時間與歐盟就脫歐後安排進行談判。一旦脫離歐盟,英國進入歐洲統一大市場將大大受限,英國也不能再享受歐盟成員國享受的與其他國家貿易優惠條件,英國將不得不與全球幾十個國家開啟漫長、複雜的貿易談判。
上述後果均將損害英國吸引外資的能力,威脅英國航空航天、製藥等產業,削弱倫敦金融城地位,損害英國的經濟實力。根據英國財政部的預測,脫離歐盟後英國的GDP將縮減6.2%,英國年家庭收入減少4300英鎊,年度稅收也將面臨360億英鎊的缺口。由於加入歐洲計劃40多年,英國的貿易、金融、法律及各項公共政策已與歐盟不可分割。脫離歐盟還意味着英國將在各個領域開展“去歐盟化”運動,將花費巨大人力財力。
6月15日,一艘“留歐派”漁船船隊在倫敦參加造勢活動。新華社發 蒂姆·愛爾蘭攝
歐盟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撇開預算損失等經濟因素不談,英國的退出是歐洲一體化運動的首次倒退,將極大鼓舞歐洲範圍內的疑歐運動;作為歐盟內“經濟自由主義”陣營的代表者,英國的離開會使荷蘭及北歐國家倍感孤獨,歐盟的經濟貿易政策走向也會發生轉變;少了一個大國,德國在歐盟的主導性影響力將進一步上升,長期看將威脅聯盟的平衡發展;作為安全大國的英國離開,歐盟的世界地位和軟硬實力將受損,將影響其在國際安全問題上發揮作用的能力。
英國將於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 圖/美聯
目前看,去留兩派的民調相持不下,近幾周甚至出現脫歐派支持率領先的現象,但英國脫離歐盟的可能性仍然不大。考慮到脫離歐盟之後面臨種種不確定性,理性的選民仍將做出保持現狀的決定。但就算英國留在歐盟,也不意味着一切照舊。公投本身就是一個重要信號,以最極端的方式展現了歐洲當前的困境和歐洲一體化的危機。歐洲怎麼了?歐洲還會好嗎?這些問題等待着答案。
責任編輯:李夢歌
作者簡介:
張蓓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英國與歐盟。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和國際問題專家,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