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特约 | 情迷半岛遗产游(上)

APD News

text

作者:杜新

2016年的秋天,应亚太日报的邀请,笔者南下中南半岛,深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体察当地风土人情,记录其绚烂的文化遗产遗迹。一路的风景与文化,收在镜头,诉于笔下,满是欣喜与感怀。

(2016年一个清秋的黄昏时分,从镜头望去,落日余晖洒在清迈松德寺塔尖上,几乎能感受到祥和与宁静在缓缓流淌。)

别样佛国

泰国是佛教之邦,以"千佛之国"闻名于世,素有"黄袍佛国"的美誉。佛教是泰国代代相传的传统宗教,全国有3万多所寺庙。

老挝则被誉为"内陆佛国"。小乘佛教的发祥地———琅勃拉邦,曾是老挝澜沧王朝的建都地,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在长达2710公里的缅甸伊洛瓦底江两岸,万千佛塔耸立。公元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蒲甘先后建造了万余座佛塔,至今存留下来的有2000余座,堪称"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 它是亚洲三大佛教遗迹之一,也是缅甸的"吴哥城"。

但是人说全世界最美的佛教寺庙当属柬埔寨的吴哥窟。当你面对"高棉的微笑",你会慢慢领会这是世界上最美最宁静的微笑,你会被那些刻在石头上的精美雕刻所震撼,你会一不小心就在古建筑群中迷失了自己。

在来清迈旅行前,已经听到清迈数家机构共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清迈列为世界遗产城市的消息。在这座有着3000多个保存完好古迹的城市,笔者看到它依然保留着兰纳古国的文化遗产,这是一座拥有出众风俗和卓越文化底蕴的城市。

打开刚刚标注的中南半岛遗产图,笔者看到在清迈周边,紧邻世界遗产甘烹碧文明遗址、素可泰历史国家公园和席猜查那来等文明遗址。在中南半岛,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覆盖着这片充满浓郁特色的佛国土地。

笔者的中南半岛遗产游即已开启,而且或许一发不可收了。

遗产之魅

放眼望去,中南半岛,东起下龙湾、顺化,北至吴哥窟、琅勃拉邦,西到马六甲,南抵日惹、巴厘岛、神山,几十个世界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珍珠,串起堪称这个世界最美半岛与海湾中的珍奇瑰宝。

2016年6月19日的这个下午,我在从岘港到顺化的途中驻足。这里风景如画,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入50个人生必到的地方之一。位于三大世界人文遗产交融腹地,这便是备受上苍垂青的人间。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核心是:人和自然的共同作品,架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桥梁。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世界遗产的价值在于其集中代表着特定的精神与文化。而对于旅游者来说,其每一次出行都是在推开一扇独特的精神家园之门,穿行在极致而美丽的迷宫之间。

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将这个世界走遍,但是世界遗产就是一个万象世界。

即便是中南半岛,也很难一一走遍。借助遗产游,笔者窃喜找到探寻半岛之魅的最佳视角。

"遗产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最热门的项目之一。自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全球遗产旅游业悄然兴起,正日益释放它巨大的潜力与魅力。英国媒体报道说遗产旅游业几乎成为该国旅游业的支柱。而德国政府早在将2014年就确立德国遗产旅游年。

有统计数字说,在世界旅游业市场中,遗产地的游客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全球旅游业中,超过三分之一旅游涉及到文化与自然遗产旅游。

沧桑之美

吴哥窟、婆罗浮屠、中国长城和印度泰姬陵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

12世纪时,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鼎盛。此时建造的吴哥王城,其精美和宏伟,无法用语言描述。

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吴哥那样,使人陷入茫然的思索而不能自拔。笔者怀抱着虔诚与敬畏,走进吴哥窟,穿行在浮雕石刻、回廊、庭院、藏经楼、壁龛、神座之间,于精美古朴于无尽讶异中感受沧桑之美的震撼。

(2016年初夏的一个下午,几位虔诚的少年僧侣随着人流走向吴哥窟。)

同样的震撼来自日惹的婆罗浮屠寺庙群。

婆罗浮屠完美结合了建筑艺术及佛教思想,是佛教建筑中的不朽杰作。尤其是其浮雕内容丰富,雕刻细腻,堪称艺术珍品,被誉为"石头上的史诗"。

婆罗浮屠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古迹之一,它的美超乎人们的想像。它的美令人震惊而费解:从高空俯瞰,只见这座指向宇宙星辰的寺庙呈现出佛教的曼茶罗图案。于是为后来智者留下悬念——建造者们为何建造一个只有从空中俯视才能看清的复杂宗教符号?

传说婆罗浮屠寺庙群约建造于8世纪,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后来因为火山爆发,佛塔群下沉并被隐盖于茂密的热带丛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援助下于20世纪70年代得以重建。

(CNN在2012年选出的全球"此生必看27景"中,日出时的婆罗浮屠排名第一。)

智慧之源

笔者为中国美丽云南神奇的元阳梯田所骄傲。那是哈尼族人历时1300多年雕刻的"大地雕塑"。崇山峻岭中由近及远几千级梯田倾泻而下,那是奔流的时光在色块与线条的美丽交互中的瞬间凝固。明朝皇帝因此赐"山岳神雕手"这一美名于哈尼族人。

但是笔者不敢轻易说"元阳归来不看田"。在菲律宾科迪勒拉山脉海拔700米至1500米的山峦间,一条条数以千米的稻米梯田向蓝天怒放,被誉为"通往天堂的天梯"。

而在印尼巴厘岛,占地19500公顷的五块水稻梯田和它们的水神庙,则成了当地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珍贵遗产。

这三处梯田都荣登《世界遗产名录》。以水稻梯田为核心要素的巴厘文化景观,向世人展现"幸福三要素"哲学思想。

巴厘文化景观,也称"苏巴克"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11世纪,由水稻梯田和水渠、水坝、印度教神庙等建筑物组成,至今在使用中并倾倒络绎不绝的世人。

苏巴克灌溉系统,是田园景观性的文化遗产。田园景观在性质上非常贴近文化景观,而文化景观就是本世纪全新遗产类型。它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平衡关系,以强调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巴厘岛被誉为"旅游天堂"。那壮丽的火山,那碧绿的梯田,那茂密的椰林,那金色的海滩、雪白的浪花,以及清新的空气,令人叹其美不胜收。

但这不是全部,巴厘岛以其独有的历史沿革、宗教兴替、地域文化注入其中,这种独特的人文之美构成了五彩斑斓的巴厘之魅,它被称为"神庙岛"、"艺术岛"、"诗情岛"、"魔幻岛",渊源流淌着神奇与迷幻。(未完待续)

(供图:杜新 来源:亚太日报)

相关链接:

**亚太日报特约 | 情迷半岛遗产游(下) **

亚太日报独家 | 北海道觅秋

**亚太日报独家 | 走进珍禽秘境:滇池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