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 當美國總統發來郵件……

亞太日報

text

1月7日,美國總統參選人希拉里在華裔聚居區拉票。 資料圖片。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四四

美國又進入大選年,我的郵箱又滿了起來。郵件中,有署名是特朗普的,有落款希拉里的,多是來邀請參加各種形式的助選活動,也有“厚着臉皮”要捐款的。當然,也少不了奧巴馬不知疲倦地“哭訴”槍支暴力,云云種種。

網絡時代,這些競選團隊點對點的人際溝通,其實更像是一種“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傳播方式,不求多少正面回饋,但求保持曝光度。

美國這些政客們,尤其是總統和未來的總統們,在拉票這一點上,真是肯下功夫。

我不禁想起以前在美國的日子,恰好趕上2012年大選。那一年,奧巴馬遇到了勁敵羅姆尼。我所在的加州是民主黨的鐵杆大票倉,不過在大選年之初,卻是連加州的民主黨人都有些底氣不足。

2012年10月22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的林恩大學,美國總統奧巴馬(右)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左)出席第三場總統選舉辯論。新華社發 溫·麥克納米攝。

選舉,既然是人來選,除了資金和造勢,人是決定性因素。即使民調支持率再高,該去投票的選民沒有出現,參選人也只能望票箱而歎。

早在兩千年前,我們老祖宗就總結了成功的三要素。《孟子•公孫醜下》中有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為了準備這年奧巴馬連任選舉的採訪,我也註冊加入了奧巴馬競選官方網站上的郵件名單。這下可好,從加入第二天起,每天大早一睜眼,手機郵箱裡就會劈裡啪啦地蹦出好幾封郵件。信的開頭就開始套近乎,但卻看得人熱乎乎的。郵件的內容大都這樣:

“親愛的Si,

我們需要你的支持和幫助。離大選投票還有**天,你的關鍵一票將決定我們大家的命運。如果你的家人和朋友也支持我們,別忘了投票的時候帶上他們。如果你需要了解投票地點,或是需要車輛接送,請聯繫我們,我們會盡力幫助你。

另外,如果你願意支持我們5塊錢,我們將離成功更近。我們為改變而奮鬥!

——奧巴馬和拜登”

在離2012年美國大選投票還有一周的時候,我到了奧巴馬的大本營芝加哥。

2012年,員工們在奧巴馬位於芝加哥的競選辦公室工作。 資料圖片。

從密歇根湖濱遙望芝加哥天際線,在天際線偏右處,坐落着一座幾十層高的大樓——保誠大廈(prudential building),這就是奧巴馬競選總部的所在地。

當時臨近大選,這棟大樓對媒體關閉,只有不遠處的一個競選辦公室開放。辦公室坐落在市中心環區南沃巴什大街的一棟普通大樓的五層,約有200多平米。

一個大開間,沒怎麼裝修,長條木桌拼接在一起,隔出了不同區域。要不是門口貼着標識,誰也想不到總統競選辦公室竟如此簡單,甚至有些寒酸。

早上8點,辦公室就已經開工了,百餘名志願者正在忙碌着,每人都穿着一件印着“奧巴馬-拜登”的白色T恤,一人一台電腦,一部手機,一份密密麻麻印有選民聯繫方式的白色通訊錄,一杯水,幾包餅乾,要不就來個漢堡或三明治。這些志願者的工作只有一個:打電話。雖然桌子不大,間隔也小,可是誰也不打擾誰。

奧巴馬競選團隊說:“每多爭取到一個選民支持,我們就會多一份希望。”

詹妮弗•貝思麗是這裡的一名志願者,這天是她作為志願者第一天上班。

貝思麗說:“我希望今天成功打通100個電話,讓他們在投票日來投總統(奧巴馬)一票。 我(打電話)主要問對方知不知道投票的位置,並告訴他們各投票點的信息。我還會詢問對方是否需要搭車前往投票點……”

2012年,位於美國芝加哥的奧巴馬競選辦公室內,身穿奧巴馬競選T恤的工作人員正在交談。資料圖片。

從早上9點開始工作,一上午三個小時她打了100多個電話,然而並不是像想的那麼順利,大部分接聽者都直接掛斷了電話。

“接電話的人什麼反應都有。有的支持總統(奧巴馬),有的支持共和黨那個人。更多的是不回答或者乾脆掛了電話,”她說。

競選辦公室裡,都是像貝斯麗這樣的人。有的頭髮已經花白,有的還在上大學,各種膚色的人都有,每天到這裡工作半天時間,不取任何報酬。這些志願者會一直奮鬥到投票日,不到投票結束絕不放鬆,爭取為奧巴馬贏得更高投票率。

奧巴馬競選總部在芝加哥市區有3個辦公室,而在整個伊利諾州有21個辦公室。看來,奧巴馬還真是有點人格魅力,能找來這麼多幫手來為自己拉選票。

和這個競選辦公室的負責人隨意聊着,才知道整個競選期間,平均一個志願者要打兩萬個電話,要聯繫的選民遍佈全美各州,單單是競選總部打出去的電話就達到上千萬個。

奧巴馬重視少數族裔選民,從打電話拉票上就可見一斑。不少志願者都至少會英語和西班牙語這兩種語言,有的甚至還會中文。

2012年,奧巴馬化身“送餐員”,手捧披薩餅來到自己的競選辦公室,慰勞競選團隊的志願者們。資料圖片。

其實,奧巴馬團隊的拉票也是拉得有道。和電話推銷不一樣,這些志願者絕不強加、不逼迫。辦公室牆上貼滿了打電話須知——“任何時候不要先掛電話”,“語氣儘量親切些”等等。

馬克•辛德曼60多歲,已經退休,大週末也不休息,堅守在奧巴馬的拉票辦公室。他說:“(我們做的)非常簡單。我們問對方有沒有提前投票,會不會去投票,投不投總統奧巴馬。我們所做的,並不是要去說服誰。”

每成功確認一個去投票的選民,辦公室裡就會共同歡呼一次。

美國大選,每四年來一次。四年一次的選擇不僅影響四年,而且更久,每個志願者看上去是來為奧巴馬拉票,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拉票。

奧巴馬競選團隊在大選獲勝後總結說:“我們走的是草根路線。”

如果套用一下傳播學的理論,奧巴馬用郵件和電話拉票都可以算作人際傳播。而人際傳播在說服或溝通感情方面,品質最高,效果比其他形式都好。

如今,署名奧巴馬、米歇爾和拜登的郵件還一如既往地飄進郵箱。而備戰2016年大選的這些競選者們,同樣學會了這一招,用網絡和新媒體的形式,宣揚競選理念,爭取支持者。

一邊是收官之年想留下些什麼的總統,一邊是削尖了腦袋要擠進白宮的競選者,美國這樣的政治選舉生態,究竟有多少是真心和情誼?如果你是收件人,你會相信多少?

作者简介:

四四,北京姑娘,80后,狮子座。

2007年一脚踏入新闻行业,一晃入行已经第9个年头。

这其间,驻在美国洛杉矶近两年半,不算长,掰着手指头算算,既见识过高大上的美国大选、奥斯卡红毯,也跟踪过枪击案、爆炸案、车祸,跑过警局、去过监狱……“不安分地”走过近20个州,往西到了夏威夷,向东逛了波士顿,北上进了西雅图,南下看了迈阿密,大抵给美国划了个圈。

如今,依然怀着一颗“十处打锣九处有我”的心,四处走走停停、聊聊看看,现特在亚太日报开设专栏“边走边看”,希望能通过这个新媒体聚合平台,将路上的观察和思考同大家分享。

因为和柳永同姓,自然多了几分亲近,也似乎沾染上了三变笔下的多愁善感。行走路上,曾在吴哥巴戎寺的“高棉微笑”下笑着流泪,也在巴厘岛为情人崖的凄美故事神伤,还在佛罗伦萨乌菲兹对着提香发呆……

无论下一站在何处,只希望一路上,有我,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