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我不知道哪部偶像剧超越了它

亚太日报

text

在开始赞美千秋前辈与野田妹相互扶持成长的蠢萌恋爱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交响情人梦》是一部偶像剧吗?

也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甚至不能算是一个问题,然而吊诡的是,在日本,并没有「偶像剧」这样一种分类。

所谓的偶像剧,不过是在日本九十年代纯爱剧、校园青春片与少女漫画三种风潮的交汇点上催生的,经由台湾整合而成的一种半舶来的类型。

因此,与其笼统地把《交响情人梦》概括为「偶像剧」,更应该由这些具体的脉络来理解,为什么《交响情人梦》是一部超越了我们脑中典型「偶像剧」的神作。

自从2001年台湾翻拍《流星花园》一举引爆偶像剧风潮,并于2000年代中期达到巅峰时,距离其原作《花样男子》在日本的全面火爆也已经过去了十年——换而言之,华语偶像剧所采用的模板与套路,是已经滞后了十年的东西。

同期在日本,到2006年电视版《交响情人梦》播出时,这种由俊男美女与完美爱情所代表的、具有强烈「九十年代性」的叙事也早已不再新鲜——取而代之的,是二十世纪末无事度过之后的一种「脱力感」(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葛优瘫」):经过了泡沫破裂与神经衰弱的九十年代,弥漫在社会中「世界末日」的阴影终于散去,随着长期经济低迷的到来,由矢口史靖、三木聪等导演所代表的「脱力系」青春片开始受到瞩目。

而我们的「野田妹」上野树里,正是经过了这些导演的历练而成长起来的。

在首部主演作品《摇摆少女》中,她就已经完美地为我们阐释了「脱力系」这种风格的精华——颜艺、呆萌、无厘头,从最琐碎的日常中发现生活的奇妙与美好。

毋宁说,如果没有这部同样是音乐主题的青春片,富士就不会采用毫无收视号召率的她来主演这部富士月九剧。

《交响情人梦》的日文原名并不如中译这般有「偶像剧」感:《如歌的(cantabile)野田妹》一半由女主角的小名、一半由古典音乐的术语组成,其原作的立意本身也正是瞄准了乱糟糟的平凡少女与乍看高贵优雅的古典音乐之间的形象差异:屁屁体操、垃圾般的窝、暖炉成瘾等脱力系设定,不仅让野田妹的形象更加具有代入感,也让古典音乐本身变得可以亲近了——日剧最可贵的就是这种平凡与高雅、真实与完美之间的巨大张力。

但是,如果剥去出道前期「脱力系」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而从比方说《彩虹女神》这样的岩井俊二系纯爱片中,我们也能够清晰地看出,上野树里对落寞、沉静与坚毅的表现,也是超过了同期所有女演员的。

野田妹这个角色之所以与上野树里相合,也正是因为她们共有的这种两极的特性——逗逼时夸张可爱,严肃时沉静迷人。

也正是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发现《交响情人梦》与之前所有基于少女漫画的偶像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交响情人梦》所采用的,不如说是一种完全少年向的叙事:如果说到九十年代为止的少女向作品,都充满了以玫瑰花与星星眼为代表的纤细、浪漫的情感表达,以恋爱与人际关系为故事主线,以感情上的成长作为最终目的的话,那么《交响情人梦》则像冒险类、体育类少年漫画一样,以主角在事业上的进取、开拓为主轴,而恋爱只不过是这种成长进步的辅线而已。

被移植到少女向作品中的天才少年漫男主形象

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交响情人梦》对野田妹呆萌的表现,并不同于传统少女向女主「笨手笨脚」的天真形象,更全无她们多愁善感的特质,而是更加接近少年漫男主的特质:有天才而不自知,爱搞怪却又十分认真,热爱自己的梦想,并在女主(玉木宏)的支持鼓励下一步步实现。

而与单一感情对象长期互相扶持、而压抑关系进展的处理,也更接近少年漫的方式,不同于「纠缠于多名帅哥之间」的传统少女向叙事。

在七十年代,主要描绘人际关系与感情烦恼等现实题材的少女漫画新浪潮,曾经吸引了大量的男性读者,并改变了男性向作品的结构,催生了「恋爱喜剧」这一类型(如《福星小子》《纯情房东俏房客》等);而到了《交响情人梦》,我们则看到,少女漫改作品的女主角形象塑造,开始吸收少年漫男主角的设定——《交响情人梦》成为了少数吸引了大量男性观众的偶像剧,或许也是这种类型交融的结果。

不以恋爱关系为最终目标,而是追求心中音乐梦想的独立女性形象

这当然也与日本社会九十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运动与男女平权思潮是分不开的。

相信所有人都看得出来,野田妹代表的是新一代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但同时又与典型职场剧中强势干练的女主角不同,野田妹的身上表达出了一种成熟女性与少女性的结合,如同日本的「卡哇伊」文化一样,是一种能干与笨拙、聪慧懂事与天真无害并存的感觉。

种种这些成功的类型元素的叠加,综合塑造出了野田妹这样一个富有魅力、男女观众共同喜爱的角色。

在表现她努力进行「自我修行」,实现音乐上的进步的同时,自然也没有忘记照顾传统少女向作品的感情需求,给观众们发了足够的糖,但是这种感情线上的成功,并不是作为全部的人生意义,而是作为自我实现的一种鼓励而存在的。

一直到今天,表现女性主角的日剧还是保持了这种格局:比起充满了虚假意淫气息的多男主校园纯爱片,与残忍现实的女性职场宫斗剧这两个极端来说,仍然是这种精致少女感与对理想的追求的结合最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同——没错,我说的就是今天的石原里美现象。

(来源: 虹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