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王寶強離婚可能面臨的人財兩空,讓身處金融圈的“家族信託”意外地火了一把。
近兩日,《假如王寶強做了家族信託……》、《假如王寶強沒做家族信託……》等文章在朋友圈裏刷屏,隨後一些信託和私人銀行等專業機構站出來紛紛指明這些文章的錯誤,普及家族信託的正確“打開方式”,甚至有信託公司為王寶強定制了一款“寶寶家族信託”方案。一時間眾說紛紜,熱鬧非凡。
“王寶強離婚案對我們做投資者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和教科書。以往我們也經常對客戶講婚姻風險和財產隔離,但很多客戶覺得是在故弄玄虛。我估計,最近會有很多客戶來向我們諮詢家族信託的事情。”昨日,某國有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談到。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多位私人銀行業界人士表示,近兩三年來,中國的富人在理財觀念上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從以往單純追求高收益,變為現在更重視風險和保值。
家族信託適合超富裕人群
“王寶強離婚的財產問題,很難用家族信託解決。不過,在他下次再婚之前設立家族信託,倒是非常有意義。”上述國有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對本報記者稱。
為何家族信託挽救不了現在的王寶強?
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薛瑞鋒解釋道,家族信託是一個可以解決結婚前財產規劃問題的法律工具,比如高淨值人士在婚前可以把個人財產放入家族信託,信託受益人設為父母和子女。一方面可以通過信託分配為父母和子女提供生活保障,另一方面也避免個人財產因為再婚後的財產混同而變成夫妻共同財產。但家族信託如果在婚後設立,因為婚內賺的錢都是夫妻共同財產,設立信託就需要配偶簽字同意,並且信託利益的分配條款很大程度上也與夫妻雙方在婚姻中的權力地位有關。
因此,那些嚷嚷著王寶強沒設立家族信託致使人財兩空的說法,在專業人士眼裏實在牽強。王寶強的財富絕大部分都是婚後賺的,婚前沒有足夠的錢設立家族信託,而婚後設立家族信託則要看配偶的態度了,一般來說,配偶會在意自己是不是受益人以及利益分配比例等問題,雙方必須達成高度一致,才可能成功設立家族信託。
不過,當事人如果再婚前設立家族信託倒是非常有意義。“委託人將資金劃到信託帳戶之後,資金就不再屬委託人所有,而是成為信託財產,只能按照信託合同條款進行分配,信託財產的獨立性可以實現規避婚姻風險和隔離企業經營風險的目的。”薛瑞鋒介紹說。
薛瑞鋒介紹道,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淨值富裕人士設立了家族信託,這些客戶往往在婚姻和企業經營上遇到過挫折,因此在財富保全上開始反思並吸取教訓。“這些客戶的資產量一般都在1億元以上,拿出10%~20%的資產設立家族信託。這與國外仍然存在思維差異,歐美國家的富人一般會將80%的資產設立離岸家族信託。”
上述國有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亦對本報記者說:“前幾年,‘創一代’這種財富傳承意識還不是很強,但近兩年設立家族信託的富人越來越多,似乎意識突然就起來了。在臺面上講,他們要考慮婚姻風險、企業經營風險;而在臺面下,還有很多隱晦的因素,比如非婚生子女撫育,婚姻關係複雜等。”
他還介紹,其所在省份的該行私人銀行已經簽下幾十單家族信託,每筆信託的起點為兩三千萬元。興業信託相關負責人亦對本報記者表示,從2014年佈局家族信託開始,至今已有數十位高淨值客戶設立了家族信託,起點為1000萬元。
而資產只有幾千萬元的高淨值客戶,設立家族信託有一定難度。“一是國內私人銀行為客戶配置家族信託的門檻一般都是2000萬元為起點,二是運作費也很貴,一般每年要收取1%~2%的固定管理費。”上述國有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說。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採訪的多位人士不約而同地談到,家族信託並非萬能。“很多人將家族信託看成是避稅、防範債務的工具,這種說法過於神話。如果一位企業家本身有欠債,在事發前他做了家族信託,惡意逃避債務,事發後這項家族信託會存在無效或被撤銷的法律風險。所以,無論是稅還是債,都必須符合法律規定。”
富人財富管理面臨兩個風險點
事實上,家族信託的逐漸興起,從側面反映出國內富人理財觀念的轉變。
“我記得2008年~2009年間,很多客戶來我們這裏,都問能不能每年獲得10%~15%的收益,那時普遍是追求財富增值。但在國外,成熟的私人銀行為客戶管理資產首先追求的是財富保值和傳承。”薛瑞峰說,他遇到的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這幾年,資產量越大的客戶越不跟銀行談收益,轉而越來越關心財富傳承和風險隔離。“按照我們的統計,中國高淨值人群的財富,自己一生只能花30%,剩餘的70%都是在為下一代打工。所以財富傳承和風險隔離非常重要。只有那些資產總量一兩千萬元的高淨值客戶,才更關心財富增值,往往通過房產、實業和股權投資等管道尋求高收益。”
“國內私人銀行至今已有近10年曆史,經過這麼多年與客戶的磨合和教育,近幾年高淨值客戶的財富管理觀念的確發生了很大變化,最主要的就是以前重視收益,現在這個觀念淡化了,客戶開始接受資產均衡配置,對風險關注也更多。”上述國有銀行人士表示。
談到風險,興業信託上述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高淨值客戶目前通常遇到的風險有經營風險、婚姻風險、財富傳承風險、避稅風險、健康風險等,這些風險很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沒有實現財產的隔離。一旦某個方面發生問題,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不去理會財產管理的風險規避,只去一味強調保值增值,那麼運氣好一點的,掙再多的錢也是給別人打工;運氣差一點就可能傾家蕩產,一無所獲。”
該人士的觀點得到了其他受訪人士的贊同,不過,在這麼多風險中,目前最被關注的風險,一是婚姻風險,二是經營風險,即隨著經濟下行,很多“創一代”都面臨企業會否破產、能否持續經營下去的問題。
“這兩個風險主要有兩個解決方案,一是買保險,二是設立家族信託。”薛瑞峰說,在風險隔離和傳承方面,保險與家族信託的功能有部分相似之處,比如都可以設置受益人,但家族信託在利益分配方面有獨特優勢,比如可以規定遇到婚嫁、買房買車、創業、醫療等大事,甚至可以設置激勵條款,當約定事項觸發時受益人可以從信託計畫中領取一定金額的信託利益。
購買保險也可以達到隔離風險的作用。據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私人財富法律風險管理專家李爽介紹,比如在婚後購買壽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去年12月的會議精神,將被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不過可以通過保險的架構調整來控制婚姻資產的安全,比如通過將受益人設為子女、父母,該保單將不被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富人理財最關心的三件事
隨著富人理財觀念的改變,為他們服務的金融機構也開始調整服務策略。
在私人銀行起步的最初幾年,很多私人銀行大打增值服務牌,提供高端紅酒品鑒、藝術品鑒賞、高爾夫球會、購買遊艇等服務。如今他們發現,這些“錦上添花”的點綴已經漸漸被淡化,“因為富人更關心一些核心的乾貨。”
“我們發現,高淨值客戶現在對兩個話題尤其感興趣,一是財富傳承教育;二是稅務和法律知識。”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投顧負責人趙韶華對本報記者說,去年,興業銀行私人銀行舉辦了第一屆財富傳承俱樂部活動,邀請30多位該行超高淨值客戶的二代子女參加,同時邀請五道口金融學院專家和知名企業家,分享企業接班和企業經營中“二代”關心的話題,為這些子女未來接班做知識儲備。
“我們在邀請‘二代’時會有一些考量,邀請的‘二代’通常都是大學畢業,年齡不到30歲,這樣他們會有共同的興趣點和話題,在接班或者創業中有相似的疑惑可以在微型私董會上進行交流。活動開始可能比較矜持,但通過歡迎酒會、團隊拓展等活動漸漸打成一片,開始爆發出一些超年齡的想法,很有趣。在活動之後,‘二代’們建立了微信群保持聯繫,不定期組織活動,分享和交流生活工作的感受,在各個方面互相扶持互相幫助,成為圈鏈經營的典型。”趙韶華介紹。
而高淨值客戶之所以關心稅收,很多是基於移民和子女留學和境外購房等方面的需求,因為不了解境外稅收政策,他們往往把“外國的月亮看的很圓”,而忽略背後的代價和應盡的義務,稅負就是高淨值客戶涉足海外需要特別考量的問題,私人銀行往往會請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客戶進行培訓和講解。
上述國有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則表示,國內富人關心稅收問題,還有部分原因是他們往往有很多資產在境外,而國外有些國家開徵遺產稅,因此必須補充這一類知識。“除了上述兩個話題,中國的高淨值客戶還非常關心資產全球配置。無論是資產轉移到國外,還是移民和子女留學需求,與資產全球配置都是息息相關的。”
他介紹稱:“這兩年客戶關注移民和家族信託的很多。今年關於移民的講座我們都舉辦了很多場,各個分支行都在做,每週我們都要請專業的移民公司過來做兩三場。家族信託的講座,我們一年要做十幾場,大規模的活動就請專業的律師事務所給客戶做講座,小規模的就請信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