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高佳
编辑 | 翟瑞民
2020年9月15日,民间环保组织“天津绿领环保”发布《渤海港口道路扬尘控制现状调研报告》(简称《报告》)指出,环渤海五大港口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天津港和黄骅港的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存在“公转铁”政策(即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实施缓慢,扬尘污染信息公开不透明,堆场日常未开启环保抑尘装置等问题。
扬尘作为空气污染物PM2.5、PM10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来的城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城市,扬尘对PM2.5浓度的贡献率达到15%-25%。”《报告》作者、天津绿领环保组织项目专员王金玉说,“2019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十的大型海港中,中国稳占七席。港口地区作为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往来的重型货运卡车数量众多,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扬尘大气污染问题更为突出。”
《报告》表示,中国北方海港的货物多为矿石、煤炭等干散货,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散落,经车辆碾压易形成细小的颗粒物,增加被人体摄入的风险。港口扬尘包含多种有毒有害重金属和有机物等物质,不仅影响区域空气质量,还会对人体尤其是呼吸道、心脑血管健康造成威胁。
京唐港货运道路扬尘。图片来源:天津绿领环保
2020年6月,天津绿领环保组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环渤海5大港口货运道路和生活区道路移动监测的空气质量数据显示,秦皇岛港与曹妃甸港的空气质量较好,各项污染物指标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浓度限值,而京唐港货运道路各项污染物指标均高于生活区道路,道路扬尘问题突出。
“调研显示,秦皇岛港与曹妃甸港公转铁程度较高,天津港与黄骅港的部分货物也通过铁路运输,而京唐港暂时还未完成‘公转铁’一期改造。”王金玉说。
2008年至2017年间,全国公路货运量占比由74%上升至78%,铁路货运量由13.2%下降至7.8%。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明君介绍,“受公铁运价倒挂、最后一公里难题、铁路运能不足和市场化改革缓慢等影响,公路承担了过多的煤炭、钢铁、粮食等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任务,目前海铁联运比例仅占2%左右,铁路、水运低排放低能耗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将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作为主攻方向,力争通过3年时间,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4.4亿吨。去年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多份政策文件也曾提出,至2020年,要推进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
根据公开信息,从单位货物周转来看,公路的运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是铁路运输的7倍和13倍。“如果将京津冀地区5%的货运量由公路运输调整至铁路运输,可每年减排氮氧化物3.5万吨、颗粒物0.5万吨。”王金玉说,“但目前‘公转铁’进展显然无法达到以上政策的要求。”
黄骅港河钢码头附近运输道路。图片来源:天津绿领环保
此份调研报告对造成环渤海五大港口道路扬尘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总结,主要原因包括货运车辆清洗设备未开启,部分车辆未苫盖,货运道路不平整使货车产生颠簸以及道路洒水车辆运行频繁,清扫车辆较少,降尘效果难持久等。
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装卸物料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堆场码头在出口设置运输车辆清洗设施,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但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除秦皇岛港外,其它四个港口都存在部分堆场未日常开启车轮冲洗装置的情况。”王金玉表示。
《报告》建议,应加快推进“公转铁”,优化运输结构,减少货车运量;生态环境部门应合理设置降尘收集点位,加强扬尘污染监控,对易造成扬尘污染的企业和路段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同时,港口堆场应日常开启环保抑尘设备,加强装卸货物、车辆冲洗等过程中扬尘问题的控制,在出发前规范车辆苫盖;在港口堆场、道路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并通过相关信息平台公开实时监测数据。
货运车辆未苫盖。图片来源:天津绿领环保
国内港口发展不平衡,港口的环保意识和污染治理水平也参差不齐。李明君认为,“在推进‘公转铁’等政策实施的同时,确实也要考虑到企业的现实困境,比如目前在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很多港口码头企业经营困难,在环保方面,国家财政应当适当加大投入,缓解企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