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董一凡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因中国通讯企业中兴违反2017年3月与美国商务部达成的协议,非法向伊朗等国提供通讯设备,将启动2017年3月草拟的禁令,禁止美国企业对中兴集团出售产品、服务和技术,该禁令将持续七年。可以看出,这是对中国通讯企业精心策划的封杀,所谓向伊朗提供设备只是表面说辞,实际是美国对中国的全面竞争在高科技行业的体现。
特朗普政府一直视中国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中国列为“修正主义国家”,随着其安全、外交和经济团队的鹰派人物陆续就位,美国已接连在台海、朝核、经贸等领域对中国发难。中美在经济领域的摩擦表现的尤为明显,且有明显迹象表明美国对中国发起的经济竞争已经从产品领域上升到了高科技产业领域。
2018年1月,美国以华为具有“政府背景”,对美国构成“信息安全威胁”为由,禁止美国通讯运营商Verizon与华为的手机销售合作,同月美国宣布将大幅投资国内5G网络的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3月,美国拟对价值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特别关税的动议中,清单上绝大多数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本次美商务部对中兴的发难事实上也是这种趋势的延续。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和封锁最早可追溯至1949年11月成立,旨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这是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为限制社会主义国家获取尖端技术和战略物资的产物。冷战后,美国又牵头成立了瓦森纳协定组织,继续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而中国进入WTO以来,就不断受到西方国家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指责。
近年来,随着中国自主创新和“制造业2025”等关于高科技产业顶层设计的推进和落地,中兴、华为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正慢慢改变着中国的出口结构与产业竞争力。这引发了西方愈发强烈的焦虑与警惕。欧盟将中国对欧投资转向制造业看做中国国家推动“中国制造2025”并有组织买走欧洲技术竞争力的行动,不仅叫停数项中企收购意向,更拟出“投资审查机制”草案加以应对。
美国长期以来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中国科技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及投资美国科技企业。前美国国土安全部首席信息官理查德·斯塔罗波利则直言“中国制造2025”是对美国经济霸权的威胁,呼吁在数字产业领域对中国发起“新冷战”。因此,美国及西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限制不足为奇。
此次美国对中兴展开的技术封锁主要在于芯片供应,可能对于其扩展全球市场份额产生较大影响。中兴、华为等通讯企业主要业务在于通讯设备和服务的供应,手机等终端则只占其业务的优先份额。过去,中兴和华为提供基站等产品的主要竞争力在于人力服务成本低、见效快,以及设备整体成本较低, 但这些企业并不掌握通讯基础设施所用芯片与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大量重要芯片需要向美欧进口。 而切断芯片供货则将迟滞甚至中断中兴在基站领域的生产,迫使其不得不放弃国内外既有的市场份额。
因此,中国通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需要全产业链特别是高端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通讯基础设施的基础芯片的自主研发远高于手机、电脑等终端芯片的开发难度,涉及基础科学和电子工程数代积累,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弯道超车。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通过自主创新克服西方的技术壁垒,才是科技产业乃至经济不受制于人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
董一凡,亚太智库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
(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