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坐在金山上的窮光蛋——世界盃啟迪中國足球之市場篇

text

新華社裏約熱內盧7月13日電

題:坐在金山上的窮光蛋——世界盃啟迪中國足球之市場篇

新華記者王浩明、公兵、姬燁

足球是一門大生意。

世界盃大幕落下,國際足聯超過40億美元的收入穩落袋中。而英超、德甲等聯賽又將重燃戰火。英格蘭隊雖然在世界盃上早早出局,但為世界盃“貢獻”了115名球員、佔世界盃總報名球員比例超過15%的英超聯賽,卻成為名副其實的“印鈔”聯賽。過去的2013-2014賽季,英超聯賽的收入超過30億英鎊,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職業足球產品。

中國國家隊無緣世界盃是實力使然,但中超聯賽這個產品在足球市場上並非人們想像的低劣。巴西世界盃上,中超和中甲貢獻了6名球員,4名球員完成登場,3名球員是隊中絕對主力。在未參加世界盃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聯賽在世界盃上的參與度僅僅次於土耳其。然而,中超俱樂部整體虧損已司空見慣,每年得到的分紅上不足投入的十分之一。在佔全球體育產業最大份額的足球上,擁有全世界最多球迷的中國,坐擁巨大的資源卻一貧如洗,成為“坐在金山上的窮光蛋”,不得不讓人深思。

按照世界足球通行的規則,職業聯賽是各俱樂部共同出資組成的利益共同體,共同促進聯賽的繁榮,足協則負監管責任,對賽制更改、規則修改、外援名額等重大事項享有否決權。

然而,中國的職業聯賽管理體制卻呈現出世界獨有的“畸形”狀態。目前,中國足協以佔36%的股權成為中超公司大股東,16傢俱樂部則每家佔4%的股權。雖然這與英格蘭、德國等足球發達國家職業聯賽足協不佔普通股,而是只持有在約定重大事項中持否決權的特別股的股權設計相左,但目標基本還是一致:足協佔的股份超過三分之一且不到三分之二,因此將擁有否決權。也就是說,對於16傢俱樂部提出的有關聯賽利益的重大提案,經足協同意才能夠通過;而足協如果單獨提出提案,也需要16傢俱樂部中至少半數(8家)俱樂部同意才能通過。

按理說這樣的股權設計本應能夠保證俱樂部的利益,也能保證足協的監管以實現制衡,但現實中卻跑偏嚴重。

在實際運行中,又多出來一個中國足協實際控制的職業聯賽理事會執行局,架空了中超公司,也讓本該是利益共同體的集體決策變成上行下達的行政命令式。

各俱樂部的利益被忽視,普遍缺乏話語權。不止一位俱樂部老總向記者抱怨:“足協開會就是走過場,俱樂部根本沒有機會說話,說了話也沒人聽。”

比如在2014年初,中超公司就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下達了《獨家產品保護通知》,對十大類產品進行排他性保護。有中超俱樂部管理人員表示,中超公司聯繫贊助商根本不會與俱樂部進行商議,而是“決定了再通知你一聲”。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作為行政部門的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中國足協),並不能代表聯賽投資方(俱樂部)的利益。因而,違背聯賽整體利益的決定頻出,使聯賽失去了穩定、健康發展的制度根基,投資人信心不足,短期投機行為頻繁。

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職業聯賽,比賽日收入(票房、商品售賣等)、電視轉播權收入、廣告收入(含贊助收入)、球迷產品收入又涵蓋了收入的絕大部分。讓人遺憾的是,中超聯賽天然不足,一齣生就“瘸了兩條腿”。

首先,中超聯賽中,絕大部分俱樂部使用的主場均為租賃自地方政府,每年要支付一筆相當高的費用。據了解,廣州恒大在2013賽季的場租和安保費用總計將近2000萬元,山東魯能單賽季的場租和安保費用也將近700萬元。對一些票房收入較低的中小俱樂部來說,場租和安保費用已經成為其沉重負擔。

由於對主場沒有商業開發權利,俱樂部普遍無法放開手腳進行廣告開發和產品售賣活動。不要小看這一塊收入,要知道,萬達院線在2013年爆米花就賣了3.9億,成為其最賺錢的項目。

相對英超、西甲和德甲,意甲聯賽在近年來衰落的很大原因也是俱樂部沒有自己的球場,導致比賽日收入不能得到提升。昔日巨頭AC米蘭、國際米蘭這些年一蹶不振,與此也大有干系。主場聖西羅(梅阿查)愈發破舊,上座率每況愈下,比賽日收入明顯下滑。而尤文圖斯在完成俱樂部自有的新球場建設後,已經獨霸意甲三年,財政狀況也開始向積極方向發展。

除了比賽日收入,電視轉播權已普遍成為職業聯賽最穩定的收益,甚至是支撐俱樂部基本運營的“救命錢”。公開數據顯示,英超聯賽單賽季電視轉播權收入約為10億英鎊(合104億元),比利時甲級聯賽為3億歐元(合人民幣25.6億元),甚至泰國超級聯賽都有1900萬美元(合人民幣1.18億元)。

電視轉播權收入除了激勵豪門俱樂部對冠軍的爭奪,還保障了中小球隊的收入,甚至是中小球會的保底“救命錢”。根據新的英超轉播收入協議,上賽季英超最後一名的轉播費收入也至少有6370萬英鎊。

然而,據業內人士透露,擁有龐大球迷資源的中超聯賽,電視轉播權的收入卻只有區區5000萬元,不及英超聯賽的二百分之一,甚至不及泰國聯賽的一半。一位長期從事體育電視轉播業務的人士建議,在短期內電視體制難以改變的情況下,以央視參股地方檯的模式,組成混合上星頻道。

針對上述問題,“中超之父”郎效農、歐巡體育副總裁姚震彥和恒大、國安等俱樂部高層等中國足球的有識之士提出了建議。

首先,改革中超聯賽的管理體制,減少行政干預,使中超公司成為獨立運行的聯賽管理公司,實現投資者和中超公司的目標一致。

其次,支持俱樂部擁有自己的主場並進行商業開發,以增加其比賽日收入,以支持俱樂部在財政上的良性運營。

第三,適時突破電視轉播權叫好不賣座的現狀,扶持播出平臺,並積極成立中超聯賽自己的製作公司,在視頻權益行銷上進行突破。

最後,對於沒有資格選擇生存環境的俱樂部來說,雖然各方面的制約都是現實的困境,但卻不應該成為藉口。能否在現有條件下發揮出最大潛力,是中超公司和俱樂部管理層的首要使命。

近年來,中國足球言必稱恒大,恒大現象雖然不可複製,但思路卻可以借鑒。

在中國目前的社會和政策環境下,俱樂部的股權結構怎麼設計,公司治理結構如何改進,商業模式如何創新,都應該被中超俱樂部提到戰略高度。

先天不足、多方受限的中國足球需要在管理體制上積極改革,也需要超越和突破一般管理經驗和思路的創新,更需要一批懂管理、有國際化思維的操盤手加入進來,充分發揮想像力,莫辜負我們身邊這座“金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