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中國領導人不經意間提及的某個新詞,因為包含有重要的政治或政策信息,而後會在更多場合反復出現並逐步被系統化,直至正式成為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和決策依據。“新常態就是這樣一個詞。
中共中央政治局本月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工作。在這個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的會議上,“新常態一詞引人注目。
會議強調“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指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出現的一些趨勢性變化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要高度重視、妥善應對,要求明年工作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新華社8日發表《樹立發展信心 堅定改革決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述評》,在此文基礎上,編輯結合新華社其他公開報道,梳理了“新常態一詞是怎樣在7個月時間裏成為決策話語的旅程。
5月:習近平第一次提及
一季度中國經濟遭遇“倒春寒:增速跌入6個季度的谷底,實體經濟成本高企,房地產交易量價齊跌,“三駕馬車拉動乏力……
一時間,各種議論不絕於耳——出臺強刺激政策還是加快人民幣升值?放緩改革步伐還是推遲轉型升級目標?
4月25日,春意漸濃。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要堅持現有政策基調——會議向海內外傳遞出堅定的信心。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審視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保持戰略定力,對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新常態的判斷由醞釀逐步趨於成熟。
10多天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工作時第一次提及新常態:“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7月:新常態下的戰略取向
7月29日,盛夏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研究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
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客觀闡釋——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這是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戰略取向——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準確把握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結合點。
同一天,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重申,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
迎接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從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從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到積極穩定對外貿易,從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到增加民生保障有效供給,一系列新思路新決策,為中國經濟注入源源不斷新動力。
前3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佔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
11月:系統闡述新常態
11月9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中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他說,新常態有三特徵: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習近平自信地指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
——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
——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習近平也並不諱言,新常態伴隨著新矛盾新問題,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他說。
12月:主動適應新常態
12月5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工作。
會議強調,中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為明年和今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要看到,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出現的一些趨勢性變化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要高度重視、妥善應對。
會議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習近平今年5月首次提及並在此後多次闡述的“新常態,將怎樣指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謀劃2015年的中國經濟決策,不久之後就將揭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