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专家:抗日战争不是一个遥远的故事

APD NEWS

text

作者:泽米尔·阿万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

1937年7月7日,一个雷鸣般的历史时刻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上展开,卢沟桥被世界称为“马可波罗桥”。日军向中国军队开火,引发了长达14年的痛苦斗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这标志着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东方主战场的开始,以及苦难、抵抗、韧性和最终胜利的史诗般传奇的开始。

88年过去了,中国庄严地纪念这一民族苦难和英雄主义的重要篇章。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并举办了一场题为“为了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的盛大展览。这场活动不仅深刻地提醒人们残酷的过去,也提醒人们中国对真理、和平和正义的持久承诺。

入侵的伤痕:残暴的历史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残酷且无节制的。早在1937年全面入侵之前,日本就在1931年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满洲),建立了伪满洲国,并开始了恐怖统治。卢沟桥事变引发了全国性的抵抗,并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血腥、持续时间最长的对抗之一。在14年的悲惨岁月里,3500多万中国士兵和平民丧生。

日本军队在中国的行为以系统性暴行和危害人类罪为特征。仅1937年底的南京大屠杀就屠杀了30多万平民和战俘,无数妇女遭受了野蛮的性暴力。城市被夷为平地,村庄被烧毁,化学和生物武器被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来对付平民。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了怪诞的人体实验,这证明了一种违背人类尊严本质的残忍行为。

这些不是随意的暴力行为,而是精心策划的征服和恐怖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摧毁中国人民的精神。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深沉、持久、不屈——在抵抗中崛起。

一个联合抵抗的国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是单靠军队进行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抵抗运动演变为一场全国性的运动,从每个城镇、村庄和家庭中汲取力量。

中国共产党站在最前线,它激励群众,协调军民抵抗。从上海焦灼的战场到山西的高山,从农村的游击战争到国外的外交努力,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团结和决心。

在北京的展览中,展出了3200多件文物和1500多张照片,展示了这场英勇斗争的全景。它告诉了牺牲生命的烈士、庇护战士的家庭以及只带着解放梦想加入抵抗运动的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勇气铸就了现代中国的灵魂。

正如中共中央高级领导人蔡奇在活动中强调的那样:“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为国家的生存、民族复兴和全人类的正义事业而奋斗。”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国成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

对全球胜利与和平的贡献

在西方叙事中经常被忽视的是,中国在二战期间盟军胜利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牵制大量日本军队和资源,中国缓解了盟军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压力。战争初期,它在东亚独自一人,为全球抵抗运动的联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中国战场不仅是一个战场,也是一条道德前线,即战斗是为了人类尊严、主权和侵略永远不会得到回报的原则。中国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最终取得的胜利成果不仅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打击,也是对威胁全球和平的更广泛的法西斯轴心的打击。

尊重遗产,捍卫真理

在周一的仪式上,蔡奇和其他领导人,以及各行各业的市民,向烈士们献上了鲜花。他们的名字铭刻在石头和记忆中,为一个感恩的国家形成了神圣的荣誉之卷。正如年轻的官员屈斌感人地说:“每一位烈士都是勇气的永恒象征。他们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和英勇精神仍然是决心的源泉。”

今天,纪念具有两个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纪念那些为了其他人可以自由生活而死去的人,并且还抵抗历史真相被缓慢侵蚀。正如一位抵抗老兵的儿子王泰和所说:“我们必须揭露否认侵略的歪曲历史的行为,加强我们对持久和平的集体承诺。”在历史修正主义抬头的时代,这种承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持久的抗日精神

对于中国的年轻一代来说,抗日战争的记忆不是一个遥远的故事,而是一种责任的召唤。中学生朱江宇代表亿万青年说:“民族复兴的必要性深植于我们的心中。在先辈精神的推动下,我们青年将坚持理想,培养对国家的深厚奉献精神,完成使命,在时代中大放异彩。”

这种爱国主义、韧性和对更美好未来的信念的精神是这场战争的最终遗产。它不是由仇恨驱动的,而是由记忆和决心驱动的。抗日战争是历史的一个封闭篇章,但它提供的教训是永恒的:团结就是力量,必须捍卫和平,自由的代价是永恒的警惕。

从抵抗到复兴

纪念中国抵抗日本侵略88周年不仅仅是一种历史仪式,更是对国家认同、道德清晰和全球责任的重申。在战争的严峻考验中锻造的中国人民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团结、更加致力于和平。

随着中国走向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它怀着深厚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数百万人的鲜血没有被遗忘,它为一个寻求和谐、正义和全人类共同未来的国家的土壤施肥。

卢沟桥的回声提醒我们,和平不是继承的;它是通过勇气、记忆和人民的永恒意志赢得、珍惜和捍卫的。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