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离开美国领土,发现(无法摆脱美国影响的)世界

亚太日报

text

在美国,一种不受欢迎的方式是向一群言行得体的人——他们可能正在谈论特朗普弹劾事件,或有关俄罗斯干涉特朗普美国选举的“穆勒调查”——提及多年来美国以各种方式干预他国事务。

操纵选举可能还算是最无害的了,相对于策划军事政变、强迫推行对本国企业有利的经济政策,或将另一个国家炸成碎片而言。但如果你提及这些真相中的任何一件,并且错误的人正好在场,那么你很可能遭到以下陈腐的侮辱式反驳: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国家,干嘛不离开?

贝伦·费尔南德斯(Belén Fernández)就离开了。这可不是一时兴起。正如她在著作《流亡:拒绝美国并找到世界》( Exile: Rejecting America and Finding the World )中所阐释,她之所以离开,是因为美国是一间“研究如何最有效地粉碎人类灵魂的大规模实验室”。

该书的确基于上述这句话写成,费尔南德斯写到了在黎巴嫩、洪都拉斯、土耳其、意大利和其他地方超过15年的旅程。其结果呈现的是,我生平读到过的,对美国及其大众媒体最尖锐、最灼烈,有时最故作冷漠的批评。

费尔南德斯首先描述了她在美国的成长经历,包括她大学期间持续遭受惊恐发作的困扰。她将这种惊恐发作归因于“恐惧没人会来帮助我——在一个基于个体孤立并与人类普遍疏离的体系中,不能说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这导致她在2003年永远地离开了美国,并没有其他计划,只是为了离开。她离开了,并且再也没有回来。

《流亡》

结果是她写就了一本特别而非常规的旅记。我们和她在黎巴嫩见面,在那里,她嫁给了一个巴勒斯坦裔黎巴嫩男子,“这是大量葡萄酒作用下的一部分‘阴谋’,帮他获得一本美国护照,这样他就可以前往以色列,看望他已故父亲的巴勒斯坦家人,他们住在拿撒勒附近的一个村庄里。”在土耳其,我们坐在餐桌旁,听一名前情报人员得知2016年6月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发生的自杀式恐怖袭击之后,进行了反库尔德人的长篇抨击言论(但那场恐袭不是库尔德人干的)。费尔南德斯写道,“我犯了一个错误,说他的反库尔德人激昂言论也许不值得一听,(我)迅速被指称为同情恐怖主义。”

后来,在另一个场合,当她在伊斯坦布尔的一家咖啡馆吸入催泪瓦斯时,“就像任何有适度求生能力的人那样,我把指甲戳进最近的那个陌生人身上,并恳求他别让我死。”

当你继续阅读这本简短的书,你会感觉到,费尔南德斯在一句一句地逐步粉碎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观。例如,她将自己的旅程与《纽约时报》游历世界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大量言论进行对比。在《流亡》一书中,弗里德曼成为了费尔南德斯笔下持“美国例外论”的美国媒体报道世界新闻的缩影,但美国军队和公司却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到任何地方。正如她引用弗里德曼的观点:麦当劳曾是实现世界和平的关键。另一个例子是,“如果没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美国空军F-15战斗机的制造商),麦当劳就无法繁荣。”或是当弗里德曼撰写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文章时,他说,“我写了一篇专栏文章支持这个协定,也就是加勒比自由贸易项目(原文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协定里面写了些啥。我只知道两个词:自由,贸易。”

在我把这本书放下很久之后,她的文字仍在我的脑中萦绕。我在读完又一则关于俄罗斯的故事之后,打开了新闻。新闻里正在谈论的,是关于俄罗斯有可能干预2020年的美国大选。让我来告诉你,我从未如此强烈地意识到美国媒体的灌输式洗脑。就像苏兹·汉森在她广受赞誉的著作《关于外国的笔记:后美国世界中,一名美国人在国外》( Notes on a Foreign Country: An American Abroad in a Post-American World )中一样,费尔南德斯呈现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之下,被报道的全球事件和实际发生的事件之间的迥异。她通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中的大量例子来支持这一观点——在自我流放和长期旅行中,她收获了独特的视角。结果成就了这样一本书,其中充满了从世俗到启示性(通常二者兼具)的观察和冒险,也充满了不同的人物和经历。我自己读完之后,脑中仍然萦绕着书中内容。而当你回过头来收听(美国)新闻时,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这本书的副标题说,要通过“拒绝美国去找到世界”,但在上述意义上,费尔南德斯却再次找到了美国。这是本书的成就之一。她表明,认为只要越过了国界就离开了美国,是一种幻觉。她暴露了一个世界,在其中,华盛顿(政府)和美国公司无视其他国家的国界,并使人联想起欧洲式的殖民主义,经常性地掠夺另一国家的自然财富(美其名曰“自由贸易”),然后再将武器运送到同一国家,以控制被剥夺了财产的人民。

美国驻洪都拉斯军队 摄于2016年7月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例如,对洪都拉斯的详细研究太少了,以至于见多识广的读者只能读到有关“帮派暴力”的报道,而缺乏无论是当代的还是历史性的进一步分析,就好像“在那里”就是这样。费尔南德斯以回忆2009年6月的洪都拉斯政变开始了有关章节,在事件中,洪都拉斯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遭到罢免,随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推行了“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从未有人完全揭露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怎么可能发生在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被迫下台之后。这场政变的余波后,从2008年到2011年,洪都拉斯的凶杀案增加了50%。而该国对美国的公司和干预行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

本章结束时你会看到,在洪都拉斯最凶猛、最致命的“帮派”正是美国的华盛顿政府:利用洪都拉斯作为1980年代尼加拉瓜反桑地诺主义者暴力斗争的基地,然后以美国利益的名义,对洪都拉斯军队和警察官员进行无休止的培训。以“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开放边界政策,并对美国公司实行放任自流的政策待遇。面对这种情况,费尔南德斯将美国的一项边境执法策略描述为将洪都拉斯人“限制在其指定的地理空间内,以消费美国产品,吃下塔可钟快餐,然后接受并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猥琐暴行”。而我作为一个既走过洪都拉斯特古西加尔巴和圣佩德罗苏拉的街道、又研究了美国边境执法二十年的人,认为以上悲惨的分析是真的。正如费尔南德斯写道,“美国坚称自己的边境神圣而不可侵犯,但显然这并没有阻止它侵犯所有其他人的领土。”

具有特色的是,费尔南德斯富有洞察力地讲述了这些故事,例如写到了她不得不避开某位接受了美国培训的洪都拉斯指挥官,该指挥官在一次采访之后,声称自己正在寻找“第二任妻子”。

费尔南德斯并没有涵盖所有的事物。她本可以着重笔墨,写写美国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例如,根据瑞士“境内流离失所监测中心”的资料显示,气候灾难给人们造成的流离失所已经超过战争,每年大约有2250万人。不过,值得称赞的是,费尔南德斯清楚地意识到了气候危机(以及她的飞机旅行对此危机的加剧),并几次提到了这一点,包括在最后几页中,她引用了一份报告,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10亿人不得不因此而迁徙。

在整本书中,费尔南德斯一直强调她的流亡是“自我流放”,以及她的美国护照赋予了她权利,能够越过将大多数人排除在外的军事边界。当我读到最后几页时,贯穿全书的一些想法变得更有力量:人们迫切地需要一个世界,它承认所有人的迁徙自由,而它同时又允许人们有权留在原地(不必被迫迁徙)。对于这两种呼求而言,美国的政策都是一种障碍。

与此同时,这本书是一本个人化的论述。远在我们今天听闻其他国家干预美国大选和内政之前,费尔南德斯就以最个人化的方式在控诉美国。接近收笔时她写道,离开美国可能给她带来了其他的问题,但令人沮丧的惊恐发作早已远离她。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