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沙士英雄”反思非典十年

APD NEWS

text

2月19日,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中),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呼吸系統科主任許樹昌教授(左)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感染及傳染病科主任李禮舜教授出席記者會。 新華社記者張玲玲攝。

十年前的2003年初春,香港暴發“非典(港人稱沙士),令香港百業蕭條,並奪走299人性命。為反思非典疫情,香港中文大學19日舉辦記者會,回顧沉痛歷史。

  “雖然當時我們面對重重困難和挑戰,但我們也展現出正面的態度,包括醫護人員表現出專業精神,以及整個社區團結抗疫。當年參與奮勇抗疫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任職沙田威爾斯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部門主管,領導醫護人員隊伍在前線作戰,被譽為“沙士英雄,其後被《時代週刊》評為“亞洲英雄。

  當年與沈祖堯在醫院共事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感染及傳染病科主任李禮舜,形容自己“戴著外科手術口罩沖進火場,奉命到8A病房查看患者情況,發現病人出現肺炎和發燒症狀。

  他說,這十年來中大進行了超過250項有關的研究,並就曾入住深切治療病房的個案進行分析,有關結果至今已被引用超過1800次,並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臨床指引。

  沈祖堯說,回望過去10年,非典暴發帶來很多反思,其中最大的啟示是傳染病不僅在發展中地區發生,也會在香港這樣的大都會發生,因為這是個國際交通往來頻繁的地方。

  他認為,有關預防傳染病方面的教育、培訓和研究十分重要,對於政府在2004年設立新的傳染病研究基金,並成立衛生防護中心感到特別欣慰。

在治療方法上,醫護人員也有新啟發。非典暴發時,醫生會為嚴重患者處方高劑量類固醇,但卻帶來嚴重副作用,其後醫護人員普遍認為應該在發病後期才使用,而在劑量上也要適當控制。

  不過,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呼吸系統科主任許樹昌指出,現在醫學界仍未有疫苗或抗病毒藥物用以專門針對非典病毒,而這種病毒仍在自然界中存在,所以要避免接觸果子狸等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