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D打印方興未艾

text

新華社青島6月20日電題:中國3D打印方興未艾

新華社記者劉寶森

席敏

張旭東

風靡全球的3D打印技術在中國正掀起一股發展熱潮,傳統產業從業者和新興創業者紛紛將未來經濟增長的目光轉向這個被視為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但熱鬧的背後,不少人認為,現階段3D打印的發展取決於其市場能否被有效打開。

2014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19日在山東青島開幕,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D打印企業代表和1000多名專家參加,國內外110多家3D打印企業展示最新3D打印設備、工藝和作品。

儘管起步晚於國外,中國3D打印企業所展現的熱情毫不遜色。展會的組織方之一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介紹說,從去年首屆打印大會上聯盟成立起,由國內十幾家企業組成的產業聯盟一年內增加到了五六十家企業,標誌著中國3D打印資源整合步入新階段,告別以往“小而散”的局面。

展會上首發的《中國3D打印的未來》一書從技術的角度解釋,實際上3D打印是將設計好的物體轉化為三維設計圖,採用分層加工、疊加成形的方式逐層增加材料來打印真實的物體。

這次展會上中國企業所展示的產品,大到建築、小到細胞都已能通過3D打印實現。去年涉足3D打印的武漢金運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桌面3D打印機,公司3D打印事業部總經理彭軍說,今年2月3D打印機研發成功,至今已經賣出數百台,主要是用於產品設計模型打印。

“3D打印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因為市場太大了,很多東西都能通過3D打印實現,並帶來可觀的利潤。”彭軍說。

兩年前開始提供3D造像打印服務的“記夢館”創始人楊智博在去年博覽會上的展位只有9平米,這次擴大到150平米。

“‘記夢館’創立6個月就實現了盈利,今年我們又推出了3D打印雲平臺和雲工廠,提供線上線下定制服務。目前,每天接50-100單,20多臺3D打印機一直滿負荷運轉。”楊智博說,“記夢館”已經分佈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擁有20家連鎖門店,營業額同比增長300%。

3D打印在工業、醫療領域的應用更凸顯了未來的潛力。3D打印企業青島尤尼科技有限公司在博覽會上稱,他們通過3D生物打印機打印輸出的脂肪幹細胞和眼角膜基質細胞已連續培養9天,成功傳代3次,至今保持活性。

公司董事長王紅介紹說,細胞打印技術是將細胞為原料,層層打印在生物支架或基質材料上,通過準確定位,形成具備生物特性的組織。“細胞打印成型的組織可根據病體需要,進行器官移植和修復。”她說,“3D打印將在人工假體、人工組織器官倣形等方面有巨大推動效應。”

中國3D打印市場增長非常快。據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提供的數據,2012年,全球3D打印的產業值約是12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是10億元。去年,全球是200億元規模,中國突破20億元。今年中國的產值有望達到40億元到50億元的規模。

不過,不少人坦言,炙手可熱的3D打印在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頭腦中還只是個概念,中國3D打印市場應用推廣與產業的成長還不匹配,仍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關鍵是尋找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

楊博智說,制約3D打印大眾消費市場的第一要素是應用性,專業客戶可以操控這個設備,但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不懂3D打印軟件。此外,3D打印原材料的研發,用於模具、模型和大型金屬構件直接製造的工業類打印機以及用於打印牙齒、骨骼修復等產品的生物工程類打印機的研發與國外同行仍有一定的差距。

“中國與國外的差距不是永遠追不上,我們的優勢是,3D打印正在迅速引起國內企業的關注和參與。”羅軍說,中國現在處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關口,這需要技術的引領和帶動,這就是3D打印技術發展的契機,中國企業要抓住這個契機,主動去適應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