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点亮流动儿童心中的“灯”

中国新闻网

text

“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的儿童志愿者。北京协作者供图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题:“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点亮流动儿童心中的“灯”

中新网记者 王祖敏

跟着爷爷奶奶在北京生活多年,10岁的晓楠正在感受一个既繁忙充实、又温暖快乐的冬季——在她那位于城市边缘的狭小出租屋里,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拥有了一个家中的小小“图书馆”。

帮她实现梦想的是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协作者)。这个叫做“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的项目,正是针对这些随外出务工的家长来到城市的流动儿童。晓楠家的“图书馆”是该项目资助的第16个。

晓楠和奶奶给图书上架。北京协作者供图

经过北京协作者的志愿者精心设计和打造,晓楠家的“图书馆”因地制宜地挂在墙上。由原色木板构成的书架简洁、实用,成为这个有些窘迫的家中最醒目的装饰。60多本图书,涵盖了童话故事、学习工具书、知识类读物等,都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书籍。

晓楠告诉中新网记者,她非常喜欢看书,“因为从书中可以了解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但受居住环境和家庭条件限制,她无法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方便去书店、图书馆看书,或购买自己喜爱的书籍,常常羡慕那些有“好书”的同学。

如今,晓楠也能天天在家里读好看的书。“书架上的书我都看了一大半了。我喜欢《丑小鸭》,它教我们自信、勇敢;我也喜欢《小猪吃十彩》,它教我们吃饭不挑食;我还喜欢那本书……哎呀,我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告诉我们好多的生活常识。就像扁担,奶奶说他们以前经常用的,可我都没见过,就是从书中才知道是什么样子、干什么用的。”说起她看过的书,一开始还很腼腆的晓楠变得津津乐道,一张小圆脸兴奋得通红。

而《格林童话》、外国童话故事经典等书籍,让她对那些遥远国度的人和事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在我每天都在学英语,长大以后我要出国,看看国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她信誓旦旦地说,像是许下一个承诺。

一个小小的书架,无限延伸了这个河南籍小姑娘心中的世界,那一本本书也照亮了她未来的路。

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称,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阅读不仅能让他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更能提升他们的精神追求。但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那些大多随家长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流动儿童们成长环境令人担忧。尤其是那些因遭受疾病、工伤、丧亲等重大变故家庭的孩子更是处于困境之中,但这些孩子同样渴望温暖、渴望读书,渴望用知识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自2016年起,协作者发起“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众筹项目,由设计师志愿者对困境儿童家庭有限的空间进行改造,建立自助图书馆,使他们有尊严地获得帮助。

小峰(中)在村里的小广场摆上“流动书摊”。北京协作者供图

更重要的是,北京协作者不仅仅只是为这些孩子提供图书,还培育流动儿童及其家长成为图书馆管理员,并为运营图书馆的困境儿童家庭提供运营补助,让这些孩子和家庭通过参与自助图书馆建设、图书管理、社区宣传、组织阅读活动等志愿服务,带动更多的困境儿童热爱阅读,参与志愿服务,探索出助人自助的精准救助服务模式。

12岁的流动儿童小峰住在距北京核心城区近40公里的昌平白浮村。2017年,北京协作者资助了小峰的学费,并在他家里建起了“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培育小峰成为小管理员,定期的运营服务补贴也使这个经济上入不敷出的家庭有尊严地获得了救助。

两年来,小峰学会了编写图书类别、登记服务,到村子的小广场开展公众阅读推广活动,以前不敢开口的他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在小峰的感染下,他的两名同学也成为图书馆的助手。

流动儿童共享读书的快乐。北京协作者供图

小峰给家里的自助图书馆起名“追梦书屋”——翰墨书香为这个小小少年插上了追逐梦想的翅膀。

截至2019年,协作者在北京、南京、青岛、珠海和江西建立了16个“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现馆存图书逾万册,累计借阅数量近万人次,影响4200余个流动人口家庭。

“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只是将度过17岁生日的北京协作者众多公益项目之一。2003年春,几个年轻人在北京东五环外的一间出租屋里签下“生死状”,开始了抗击“非典”(SARS)农民工紧急救援服务。自此,全国最早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之一——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诞生。机构以“团结协作 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在服务困难群体的同时,推动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模式创新。

李涛称,之所以将机构命名为“协作者”,是坚信每个“弱者”都有力量,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