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6月27日电题:云南省军区积极帮扶佤族群众脱贫
新华社记者贾启龙
云南省沧源县勐省镇永让村的一座现代化牛舍内,百余头驼峰牛正大口咀嚼着新鲜的蔗叶梢。作为改良后的育肥牛,再过3个月,它们就能统一出栏。“肉牛育肥项目是云南省军区帮扶的,让永让村的佤族群众发了财。”勐省镇镇长赵泽阳说。
与永让村原著小黄牛相比,背部高高隆起的驼峰牛来自异国他乡,体格宽、肉质厚、育肥快,好饲养。经过3个月的精心喂养,有的驼峰牛增重可达200公斤,而小黄牛4年才能长大,产肉量远不及驼峰牛。
云南省军区扶贫工作队在赴永让村考察脱贫项目时,看到这里的佤族群众有养殖耕牛的传统,却因缺乏现代化的规模养殖理念、技术和资金,难以致富,决定力推育肥肉牛产业。
“在永让村发展肉牛产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盛产上好的牛饲料——蔗叶梢,它糖分大、味道好,肉牛食用后育肥快。”赵泽阳介绍说,永让村每年可出产蔗叶梢5000吨,为养牛农户提供了充足的饲料。
在扶贫工作队的推动下,永让村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与沧源县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签订驼峰牛养殖合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扶持养殖户购买育肥牛、扩建圈舍,长期对本地能繁母牛进行品种改良。在经营管理上,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育肥牛、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以扶持当地群众脱贫。
为此,云南省军区先后投资250万元用于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在永让村4个点位兴建了7座现代化大型牛舍,购置了8台饲料加工设备,并按每头牛1万元的标准,代替永让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向企业预交了200万元保障金。
“保障金的作用是保障企业寄养育肥牛的财产安全,避免农户因懈怠而导致育肥牛生病死亡或转卖他人。养殖期,保障金由企业保管;空档期,则由勐省镇政府收回保管。”赵泽阳说。
“养殖合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养殖农户的风险。”赵泽阳说,企业承担养殖技术事故风险或因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养殖中,如发生重大疫情,出现疫病死亡,由企业购买保险自行承担疫情、疫病风险,农户只负责草料、精饲料和人工成本,养殖户不用赔偿。如遇市场变动,合作社可单方面无条件停止合同,从企业全额收回本金。
“按每批200头出栏,每头1500元纯收益计算,育肥驼峰牛一年可出栏4批,仅此一项就可让永让村民一年增收90万元。”赵泽阳说,“实际上,半个月前,永让村育肥了3个月的114头驼峰牛出栏,一次性就让村民们增收了34万元。”
规模化养殖,优化了村里的劳力分配。记者看到,大寨自然村的牛舍内,集中圈养168头驼峰牛,只需4个养殖户打理,其他村民或到核桃地、坚果地修枝打杈,或到水稻田、辣椒地中浇水除草,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除育肥驼峰牛产业外,云南省军区还投资兴建烘烤辣椒加工厂和育苗大棚,帮扶永让村发展达惹红香辣产业。2019年,全村辣椒总产值102万元,带动了156户贫困户脱贫。目前,永让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9000元。”赵泽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