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試水消費金融公司 馬蔚華夙願啟航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李哲)2年前,馬蔚華表示:“中國的銀行以前靠利差、靠信貸、靠大客戶,現在要更多地轉型消費金融和零售金融服務,2年後的今天,馬蔚華的“消費金融夢 邁出關鍵一步。

日前,中國銀監會批復同意招商銀行旗下全資子公司香港永隆銀行與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籌建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據瞭解,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將在深圳前海註冊成立,公司註冊資本20億元,永隆銀行和中國聯通公司各出資10億元。

針對雙方的合作,中國聯通表示,在當前基於互聯網的小額貸款、理財類業務迅猛發展、協力廠商支付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新形勢下,雙方合作空間巨大,前景廣闊。招商銀行則稱,此舉將作為永隆銀行及母公司招商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招商銀行創新發展零售金融的一次有益嘗試。

銀行的未來:消費金融

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成立,是自2013年9月底銀監會宣佈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範圍後首家獲批籌建的消費金融公司。

招行往消費金融領域轉型並不出人意料,在此之前,招行前行長、現任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在多個場合對此做過明確表態。2012年9月,馬蔚華在公開場所指出,“中國的銀行以前靠利差、靠信貸、靠大客戶,現在要更多地轉型消費金融和零售金融服務。

今年兩會時,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馬蔚華在發言中再次表示,國家要從政策層面支援社區銀行、村鎮銀行、信用合作社、資金互助社、小額信貸、消費金融、融資租賃等各類“草根金融機構發展,鼓勵大中型金融機構穩定或適當增設縣鄉社區的基層網點。

消費金融,是指向各階層消費者提供消費貸款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其以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擬試點設立的專業消費金融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在設立初期的資金來源主要為資本金,在規模擴大後可以申請發債或向銀行借款。此類專業公司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優勢。

中國消費金融的差距

2010年,國內首批3家消費金融公司於1月6日獲得中國銀監會同意籌建的批復,首批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發起人分別為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和成都銀行,這3家公司將分別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試點。

2013年11月14日,銀監會公佈了修訂版《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於2014年1月1日生效),准予非金融企業作為主要出資人進入這個領域,對商業流通企業和製造銷售企業為主的非金融企業而言,將是享受此項金融改革利好的大好時機。

在清華大學教授廖理看來,允許非金融企業參與消費金融公司具有重大意義。他認為,與成熟發達國家相比,國內消費在整體經濟發展中的比重仍處於較低的水準。“中國消費貸款占家庭總資產的比例和參與率都非常低,分別為0.1%和5.9%。城鎮家庭消費金融中在扣除住房和汽車貸款後,消費貸款金額的比例很低,僅有2.4%,而在美國,扣除這兩項之後的消費比重仍高達25%,其他發達國家消費信貸的比例也遠高於我國水準。他在2013年的研究中發現。

“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真正與消費活動直接相關的產品規模相當有限。消費金融產品提供主體較為單一,商業銀行是消費金融市場主要的提供者,除此之外則是少量規模較小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如汽車金融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直接從事消費、流通行業的非金融企業則幾乎沒有參與。廖理撰文指出。  

在業內人士看來,招行與聯通此次消費金融公司的合作,互補優勢明顯,尤其在個人消費領域,雙方都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因而可以設計出更多與消費金融相關的產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後續其他銀行或金融機構也可以參照類似的模式。

消費金融的發展路徑

成立消費金融公司只是一種方式,2個月前, 香港最大的消費金融企業新鴻基公司旗下的亞洲聯合財務宣佈,將與國內知名互聯網資訊服務網站58同城達成戰略合作。

據悉,亞洲聯合財務在國內15個省市設有160多家分支機搆,亞洲聯合財務則將有針對性地為58同城用戶提供定制化的融資產品和融資服務。58同城將在使用者進行交易前和交易時進行重點推薦(例如住房或汽車貸款),介紹亞洲聯合財務可提供的消費融資服務。

但整體上,消費金融在國內尚處於摸索嘗試階段,未來該如何發展?前中信銀行行長、中信集團現任監事長朱小黃此前在媒體上撰文稱,消費金融不僅表現為消費信貸,而是銀行對消費行為提供金融服務的整體過程。

朱小黃指出,消費金融具體主要體現在服務上,有三個方面需詳細討論:首先是功能,商業銀行對消費過程的各個環節應當具備適合於消費市場的服務功能。就支付結算而言,除了櫃檯所具備的各種簽約、支付、結算、轉帳、取現等功能外,借記卡、貸記卡、網路、電話、移動支付等先進安全便捷的支付能力建設不可或缺。

“其次,就消費信貸而言,‘是借錢助力消費’。即在個人消費需求與現實支付能力之間搭起一座橋樑,彌補需求與未來支付能力之間的時差,理論上也是消費的生命週期學說在實踐中的延伸。消費者應該根據自己一生的預期收入來安排自己的消費與儲蓄,使一生的消費與收入基本相等。另外,就消費服務領域而言,需要突破傳統的服務觀念。例如以消費信貸替代消費金融。其實促進消費的金融服務主要體現在支付服務上,消費信貸只是助力的工具,而消費行為才是服務的物件。再如缺乏銀行功能的整體觀,以某些產品的創新代替整個消費金融服務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