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丨在科技至上的世界 读书还有必要吗?

亚太日报

text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有时感到:阅读的乐趣已经是濒死的艺术了。我有时候会担心爱读书的书虫们正在灭绝边缘。

我知道现实中还有很多人能够了解一本书的价值。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2016 年,只有 27% 的美国人一本书都没读过。作为一名教师、一位作家和一只书虫,我已经听到了各种千奇百怪的说法,我充分了解到,阅读的艺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的乐趣。

一方面,我理解那些并非书虫的困扰——或许是因为我的丈夫只要有选择就不会读书。在一个与虚拟现实、虚拟刺激、新科技和即刻满足为伍的世界,解读白纸上的黑字看起来已经落伍,甚至不必要了。

当你能有即刻体验的时候,为什么要花几小时破译书中的文字?当答案能被谷歌到,或在几分钟内总结完成时,为什么还要尝试解决一个情节的迷局?当你能看电影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读书?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拥抱内心的书虫?我当然可以援引科学依据来支持这一论点——这有关词汇量、必要沟通技巧和文化。这些论据在互联网上比比皆是。科学表明将阅读视为趣事,对学术乃至心理健康,都有积极作用。

然而,作为一只书虫,我相信阅读的好处远超过那些冷冰冰的统计资料和研究。其中很多好处是无法言喻的。在某些方面,阅读使得一只书虫理解:文学的力量能如何对心理、精神和人类整体的经验产生影响。

阅读的真正价值

对我来说,阅读就是将自己从一个疯狂运转的世界中带出,走进一个我很少独处的世界:自我。

无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只有墨镜、柠檬水和手中的一本书,我感到自己已然回到家中了。远离社会、关系、职业目标的压力与立即整理生活的需求,我能够逃入另一个世界。这就是一场我能负担起的远航,使我能真诚地探索对人生的看法。

躺在躺椅上,翻动着书页,我就能在最深处、最纯粹的层面上发现自我。

看起来矛盾的是:阅读他人的故事——有时甚至是虚构的故事时,我们会作为一个个体被点亮。但是,也是通过阅读他人的故事,我们走进了人生中未曾踏足的其他方面。

阅读给我一个从两个其他角度观察世界的机会——一个本来就虚构的现实,如果你愿意的话。作家和人物向我展示了另一种世界观,一种不同的背景,又是甚至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短短几个小时,我的人生就从另个角度浸入并理解了自己。

阅读的时候,我无需借助互联网或社会来告诉我如何消化自己的反应。我需要扮演一种新的角色,并探索这如何和我自身相关。

最重要的是,在我阅读的时候,我会知道在这个丑陋而充满仇恨的世界中仍有希望存在。当然,这并不是说书籍都是粉红色的。我会在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书籍中哀叹不公,比如《杀死一只知更鸟》。我也在《罪与罚》中探索了一个谋杀者疯狂但仍然残存人性的思想,我在《使女的故事》中担忧权力竟能如此轻易地腐败且滥用,我也因《遇到你之前》那动人的悲剧而落泪。总之,不是所有书本都有一个大团圆结局。

简而言之,通过读书,我走过了很多令人害怕、令人愤怒甚至迷惑的旅程,这也是我意识到了自我世界中令人害怕、令人愤怒和令人迷惑的因素。

文学中充斥了生命中所有的尖锐现实,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因为这样避免读书。但是,能够知道人的一生并非要永远开心顺畅,以及每种人类情绪都有价值,就令人感到舒适。我也认为理解那些我们自身世界中不公所带来的情绪仍有希望。文学可以揭穿那些我们世界中的残酷真相,但也能给我们情绪上的连接,激励我们奋进并作出改变。文学能告诉我们那些有时我们需要倾听的动人故事。

是的,社会需要书虫

因此,在我看来,做一只书虫本身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也是人类经验中重要的一面。

读书让我明白,人生路上我并不孤单,人类情绪五花八门且变化多端。尽管我不能在“真实”世界中去体验这些,但是我仍可以通过文学去理解,这一事实充满了力量。

文学,不管是非虚构还是虚构,教会了我们人类情绪的力量,让我们学会欣赏人类经验中的美丽。最重要的是,当我们面临人生中不公,面对他者的故事时,文学教会了我们倾听自己的声音,能够做出自己的决定。

通过他人之眼和情绪经历的旅程有一种别样的智慧。这是新闻、媒体、社会,甚至是社交媒体都无法完全教会我们的。所以在技术发达的社会,我们还是应该发现体内的书虫,来连接现实世界中我们并不总能欣赏的那个层面——一个情绪动人,感知到自我存在的层面。

(来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