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衣夫妻”异国同心抗疫记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赵蓉开展日常超声诊疗工作。受访者供图

(抗击新型肺炎)重庆“白衣夫妻”异国同心抗疫记

中新网重庆4月12日电 题:重庆“白衣夫妻”异国同心抗疫记

作者 李娅

疫情当前,各守一方,他们是夫妻亦是战友。唐远航夫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面前,异国两地,坚守岗位,共同守护国与家。

唐远航,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主任科员。今年大年初二,他作为重庆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联络员被派往孝感一线疫区。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国内疫情逐渐稳定,重庆援湖北医疗队开始逐批陆续返回。虽然唐远航近日搭乘着返渝的航班顺利回了家,可牵挂的一颗心却始终未能落下,妻子赵蓉此刻还远在国外,开展着艰苦的援外医疗工作。

图为唐远航(右二)查看孝感市医院隔离病区情况。受访者供图

丈夫:冲锋在湖北孝感疫区一线的“逆行者”

2019年8月,唐远航的妻子被派往援外后,他承担起了照顾孩子和父母的重任。

原打算在春节期间回四川老家探望瘫痪在床的岳父,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他的计划。在得知武汉封城的消息后,唐远航义无反顾主动结束休假,回到工作岗位。

他心里的执念是:国不在,家何安。

在接到支援任务后,他将7岁的孩子托付给了年迈的母亲。“我们夫妻俩都是医务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工作职责,相信孩子长大后能够理解。”面对孩子,他说,虽心有不忍,但此时我们仍要以大局为重。

支援湖北期间,唐远航任重庆市赴孝感对口支援队前方指挥部成员、临时团委书记,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工作联络组组长、宣传信息组组长、物资保障组组长。在孝感连续奋战63天,每天工作到凌晨,他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组织救治、协调各方、采购物资、采编信息……

同时,他负责组织重庆市赴孝感对口支援队6个团支部共青团员和青年队员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青春逆行 同心抗疫”活动,把每个团支部打造成一支“青年突击队”,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如今,唐远航顺利完成支援任务,自己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他的心又系在了大洋彼岸的另一端。

图为唐远航(右一)带领重庆市赴孝感对口支援队6个团支部获得青年突击队称号。受访者供图

妻子:坚守在南太平洋岛国的中国“超级医生”

唐远航的妻子赵蓉,是重庆市中医院超声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

2019年2月,赵蓉被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选拔为第十批中国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医疗队成员。经过6个月的集中培训,赵蓉告别亲人,远离故土,踏上了南太平洋岛国的征途,开始了为期1年的援外医疗工作。

她的工作地点莫尔兹比港医院位于该国首都市中心,是一所市级医院。但医院条件有限,医疗设备落后,医疗物资短缺。每每见证生离死别,赵蓉都无奈地感叹生命的渺小,也勾起了自己对重病在床的父亲和家人的思念。

今年1月发生的一件事,让赵蓉获得了“超级医生”的称号。

当时,一名疑似患阑尾炎的7岁儿童到院检查,科室医生在扫描检查时并未发现肿大的阑尾,便告诉其家长“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考虑到小儿阑尾炎容易误诊,赵蓉提议再扫描一次肝脏和肠间隙,检查结果显示阑尾炎穿孔并发膈下脓肿。“从此,科室的同事都认为我是‘超级医生’,也更加乐意请我会诊疑难病例。我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赵蓉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赵蓉注意到了受援医院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她认为,援助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必须通过系统培训,才能为莫尔兹比港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超声医生队伍。

因此,她开始针对性开展超声专题培训,向当地医生灌输基本理论、方法和超声诊断知识,帮助其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全套知识体系。援外工作的半年时间内,她完成超声检查近1000例,开展超声专题培训6次,带教医生和实习生18人次。

面对海外日益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作为援外医疗队队员、医疗队宣传组组长,赵蓉协助中国驻巴新使馆,每日统计来巴新的中资企业员工名单,指导其做好隔离工作,同时对华人华侨、当地中资机构进行防护宣教工作。

赵蓉称,自己一定会坚守岗位,为受援国和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唐远航虽然担心远在异国他乡的妻子,但更多则是理解和支持。夫妻俩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打电话报平安。

“我们在不同岗位履行着不同的职责,现在我安全回来了,我就希望她能做好防护,等她平安回家,一家团圆。”唐远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