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試點生態文明新區尋求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text

新華社貴陽7月10日電題:中國試點生態文明新區尋求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新華社記者

中國眾多級別的官員稱呼中,人們對省長、市長和縣長頗為熟悉,但恐怕很少有人聽說過“河長”。在西南省份貴州,河長是對赤水河流域內各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的另一種稱呼。

“別看河長這個稱呼聽著很山寨,實則責任重大。”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區長劉建平說。

根據貴州省政府辦公廳上月印發的《貴州省赤水河流域環境保護河長制考核辦法》,河長們須對轄區內河流水品質負責。對表現優異的河長,其所在地政府將獲得1000萬元獎勵,用於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而對於河流考核水環境品質嚴重下滑的河長,則要按有關規定進行問責。

河長制考核辦法是貴州省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進行制度創新的嘗試之一。6月5日,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貴州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標誌著貴州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正式啟動。貴州成為繼福建之後第二個以省為單位獲批建設的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通知》要求,貴州省應積極推進制度創新,在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核評價、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生態補償機制、生態文明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深化改革創新,改善體制機制,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有效模式。

與東南沿海不同,貴州省的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均比較落後。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貴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700美元,比全國平均水準相差約3000美元。作為農業大省,貴州農民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為5434元,遠低於全國8896元的平均水準。因此,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問題也成為貴州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一大挑戰。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在10日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上,來自全國九大國家級新區的與會代表齊聚貴陽,在綠色新區創新發展方面分享經驗,為貴州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提供借鑒。

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丁磊說,發展經濟過程中,考慮到有些產業的引進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需要採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和理念,做到零排放、零污染。“比如說在金橋地區,經先進設備處理後,排放出來的水可以養金魚的。”

同處中國西南地區的重慶兩江新區,以長江和嘉陵江而得名。兩江新區位於長江的上游、三峽庫區的核心,因此如何走出一條生態文明循環經濟的發展的路子對兩江新區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自身保護不好就會殃及長江下游和庫區。”重慶市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說。

湯宗偉介紹,在保護好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兩江新區明確了智能加自然的開發理念。自然就是以江城、山城為特色,充分尊重順應自然,保護好自然。智能則是盡可能採用低碳、環保、高效節能的智能產品和功能。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黃康生說,國家級新區承擔著探索改革開放新路子的任務和促進區域發展的重任,在建設中堅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切實轉變以創新驅動為主的綠色經濟增長方式,在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做好表率作用。(記者呂秋平、李驚亞、胡星、曹典、王健參與采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