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風格化足球的黃昏

text

新華社福州7月12日電

評論:風格化足球的黃昏

新華社記者涂洪長

巴西世界盃進入下半程後,屢屢上演120分鐘的防守大戰,但令人冒汗和驚呼的有威脅射門寥寥無幾,鮮豔的梅西式雜耍和羅本式狂飆難見蹤影,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對陣雙方進攻的超強意志和能力。

世界盃歷來是各種足球理念和風格的大碰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不一而足。其實,只要在規則之內,足球該怎麼踢並沒有標準教科書,什么樣風格的球隊能笑到最後誰也說不清,你有你的鋼鐵戰車、我有我的雷霆萬鈞;你有你的鏈式防守,我有我的穿花蝴蝶。儘管有些踢法,“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很不科學”,但我就是我,堅持不懈,哪怕輸了球,瀟灑走一回,不懼“作死”的罵名,也能贏得萬千球迷的寵愛。

世界足球的風格化時代留給了我們太多美好記憶:桑巴精靈巴西隊充滿魔法的腰肢和雙腳、全攻全守的開創者荷蘭隊潮水般的攻防轉換、意大利“混凝土式防守”、德國“高空轟炸機”……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連串個性十足的光輝姓名:萬軍之中來去自由的馬拉多納和長髮與爆射齊飛的“戰神”巴蒂斯圖塔;過門將成癮的“外星人”羅納爾多和“在郵票上跳舞”的德尼爾森;集優雅憂鬱於一身的亞平寧“二王子”巴喬與皮耶羅。甚至於連活動範圍最受限的門將也有那麼多可愛的綽號:“花蝴蝶”坎波斯、“瘋子”伊基塔、“狂人”奇拉維特……

風格化濃郁的球隊和球星是足球“古典時代”的產物,而一支球隊的風格總是深植其國家文化和民族性格之中,就像胎記一樣難以洗去。

然而在巴西世界盃的舞臺上,個性與風格正變得越來越模糊:阿根廷與荷蘭隊相遇體現出的防守強度和能力,讓人幾乎誤以為是意大利隊在“左右手互搏”;向來以堅強意志和粗糙腳法並稱的德國隊竟然告別“頭球隊”,頻頻在禁區內短傳配合,儼然一副黃金版西班牙的風韻。

在現代足球的發展進程中,一支球隊的風格很難一成不變、一勞永逸。一方面,國際足球交流與交融已日益通達,歐洲五大聯賽廣納天下英才,而教練和球員的選擇權有時甚至可以完全無視一個國家的足球傳統;另一方面,殘酷的競技體育無法逃開功利化的陰影,再美麗的足球也扛不起“成王敗寇”的重壓,於是我們看到足球場上奔跑的22個人踢得越來越像、踢得越來越保守,“贏球”成為最大的風格……

風格的消失甚至波及球員形象:何處再見“小毛驢”奧特加的跳躍,何處再見“矮腳虎”左拉的奔突;何處再見巴爾德拉馬式的狂放金髮,何處再見巴喬式的銷魂馬尾辮……

球迷永遠樂見十八般武藝爭相綻放的足球江湖,而鮮有一支球隊能在國家榮譽面前頑固捍衛傳統風格。歐洲南美化也好,南美歐洲化也罷,足球運動本就在不斷的交鋒和融合中發展前行。換一種直觀點的說法,風格即人,這屆杯賽上,羅本就是荷蘭的風格、穆勒就是德國的風格、梅西就是阿根廷的風格、哈維和伊涅斯塔就是西班牙的風格……人間自是有妖嬈,此事不關勝與敗。

或許可以這麼說:那些底蘊深厚、風格鮮明的球隊永遠不會消亡,球迷偶爾難辨其跡,只是因為肩負起這種風格的11個戰士仍在養成之中。怕就怕一個國家要“搭湊”起一支像樣的球隊都難,又哪有什么風格可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