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唐小晴 摄
中新网长沙4月30日电 (记者 唐小晴)累计组织2.1万支工作队、5.6万名驻村干部参与驻村帮扶;60余万名党员干部与170万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在全国率先趟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锲而不舍向绝对贫困宣战,交出了三湘巨变的湖南答卷。
官方数据显示,到2020年,湖南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省68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356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165元增加到2020年的12406元。69.4万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永久性告别“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生活,78.6万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适龄小孩实现了“应学尽学”,120.3万农村四类对象解决了危房问题实现住房有保障,580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喝上了放心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贫困患者县域住院就诊率超过90%。
十八洞村举行相亲大会。 杨华峰 摄
困扰民众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据了解,湖南实现贫困县100%通高速、乡镇100%通客车、25户或100人以上的自然村“组组通”硬化路;6920个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率、光网通达率和4G网络有效覆盖率均达100%;在72个县市区建设的100所芙蓉学校将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4.62万个,行政村卫生室、乡镇全科医生、县域二甲医院空白全面消除。
“湖南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建档立卡,用一年时间完成贫困识别,用两年时间开展‘回头看’,用四年时间实行动态管理,以扶贫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全省精准扶贫数据平台,实现贫困数据到村到户到人,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湖南省扶贫办一位负责人说,湖南累计组织2.1万支工作队、5.6万名驻村干部参与驻村帮扶,组织60余万名党员干部与170万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
凤凰县菖蒲塘村水果产业扶贫。 杨华峰 摄
八年来,湖南始终坚持精准精细这个科学方法,下足绣花功夫、落准攻坚点位。在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上,该省全面推进分类施策,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帮扶需求,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脱贫“七大行动”,大力实施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网络扶贫、旅游扶贫、文化扶贫、人居环境治理和危房改造“七大工程”,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电商扶贫等,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统筹推进贫困县与非贫困县、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脱贫攻坚,把精准扶贫举措落到实处。
“建立贫困退出机制,严格执行标准和程序,实行五级书记对脱贫退出签字背书,每年委托第三方进行专项抽查评估,确保退出结果真实,解决了如何退的问题。湖南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精准度在国家历年考核中均居全国前列。”湖南省扶贫办负责人还表示,湖南建立防止返贫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提前采取帮扶措施,在郴州市、中方县、浏阳市开展有效衔接试点,在永州市开展扶贫资产项目管理试点,着力解决如何稳的问题。
芙蓉镇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芙蓉镇景区供图
湖南还探索出一系列在全国推广的原创性、独特性经验做法。比如,针对传统产业扶贫对象难瞄准、项目难选择、资金难保障、风险难防范等现实问题,在全国率先趟出“四跟四走” (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产业扶贫新路子。
近年来,十八洞村着力打造“旅游+”产业体系,成立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苗绣、猕猴桃、黄桃等民族工艺和特色旅游产业。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20年十八洞村农民人均年收入18369元,比2013年增长了10倍。
永州祁阳县美丽乡村。 祁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笼罩山寨的贫穷雾霾已散尽。湘西州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十八洞村不依靠财政修路、盖房,村里脱贫开发靠的是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其经验,已被复制推广到全县、全州、全省。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使命仍在续写,乡村振兴的新赛道已壮丽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湖南破局开题,动力满满。
“我们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如期完成了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湖南篇章。英雄的三湘人民,把贫困这顶帽子丢到太平洋里去了!一批具有湖南特色、全国影响的经验模式不断涌现,书写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故事。”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 30日在湖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表示,湖南将乘势而上推进乡村振兴新局,着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