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麦相承一秆永恒 麦田里长出的最美民俗画

亚太日报

text

马文侠,1952年出生,哈尔滨人,1972年进入美术厂工作,目前是资深高级工艺美术师。2014年,黑龙江麦秆剪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马文侠也入选了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剪贴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

麦秆剪贴是传统民间工艺品,流行于明清。善于创造的手艺人们利用麦秸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经烫色或染色,用“撕、剪、刻、抢”等特技工艺,或平贴,或直接用麦秸逐层粘堆而成画面。一般运用国画形式构图,嵌贴于镜框内,作为欣赏品。

麦秆剪贴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工序全凭手工完成。需先将麦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开,再进行熨烫,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熨烫部位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

黑龙江麦秆剪贴艺术已从最初的只有刮、剪、粘贴三个程序,发展到如今囊括“抢毛”、“撕毛”等具有超高难度技巧的程度。

马文侠在平面平贴的基础上,发展出麦秆剪贴工艺的浮雕与圆雕的手法,制出了平贴与浮雕相结合的大型屏风与壁画作品,门类齐全,各具千秋。

初期的麦秆剪贴工艺工具很简单,只有剪刀、镊子、糨糊。经过几十年的创新,现已拥有成套的专业工具。(图为麦秆剪贴画的工具,第一、二排为抢麦秸裤、刮麦秸秆、刻型、修型的专用工具,第三排为冲麦秸纸的专用工具,电铬铁是麦秆剪贴画的烫光工具。)

黑龙江麦秆剪贴工艺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由马文侠团队创新出了新的麦秆剪贴种类,其中代表作就是圆雕作品《雄鹰》。不经介绍,会误以为这是一件着色雕塑作品,但实际上这是麦秆剪贴画圆雕作品,其手法之细腻,足以乱真。

(来源:新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