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牵强的“+”,他们本就天生一对!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周思婷 王斌】5月14日,由財新傳媒和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6 中國金融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在致辭中表示,當下,社會對"大數據+金融"這一產業融合的關注度非常高,如果將大數據和小數據進行對比、實現互補,有助于促進金融業的大發展,她同時提到如何利用大數據完善金融體制并創新業務操作機制。

背景

金融+大數據是天生好CP

當今,中國經濟呈L型走勢,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的格局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根本轉變。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困境,造成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不斷承壓的同時,也極大地加劇了金融業的"惜貸"情緒。

另一方面,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爆炸式發展,移動互聯技術的廣泛普及,催促著傳統金融業進行新的解構,并開拓了"新金融"這片沃土。

在財新網發布的論壇介紹,這樣提到:金融得天獨厚的屬性,使金融業加大數據產生了1+1大于2的效應。這種效應,扭轉了全球金融業的經營思路和發展路徑,以至改變了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面貌。

此次論壇因此以"大數據重塑金融新思維"為題,旨在新形勢下,探討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助力傳統金融"華麗轉身",輔助新金融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從而促進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化解當下中國經濟難題。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局長廖岷、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會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證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建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特邀顧問、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金電聯行董事長兼總裁范曉忻等均出席,并發表演講。

同時,知名專家學者、金融業翹楚、征信業資深人士圍繞"大數據助力傳統金融革新與新金融健康發展"以及"大數據征信業的現在與未來"等主題進行了對話。

觀點1

胡舒立:要將大數據和小數據進行對比、實現互補

論壇開始,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在致辭中表示,當下,社會對"大數據+金融"這一產業融合的關注度非常高,對大數據的認識和看法尚存諸多復雜的維度。

她主張,認其理、辨其性,將大數據和小數據進行對比、實現互補,有助于促進金融業的大發展,讓傳統金融業在發揮金融優勢基礎地位的同時,更好地利用大數據完善金融體制并創新業務操作機制。

觀點2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 大數據技術是核心驅動力量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向與會嘉賓介紹道,上海正在為推動各項金融改革發展創新,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而努力。

秉持大數據技術的核心驅動力量,引領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上海市政府服務金融改革創新的重要工作內容。

他強調,為了進一步鞏固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政府、監管部門、專業機構等有關市場主體要同心協力,發揮出大數據在金融體制改革、金融服務創新領域應有的作用。

觀點3

上海銀監局局長:2009年金融與科技開始相互合作,目前是金融科技3.0版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局長廖岷做主旨演講時指出,2009年至今經歷的金融與科技相互合作,共同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進程是金融科技3.0版。

FSB最新提出的金融科技監管評估框架對于在實現金融科技規范、健康發展過程中進行評估是非常重要的。

他講到,中國,作為G20成員國之一,也作為FSB和IAIS成員國,會深入評估相關領域,加強與國際同仁的溝通,完善與金融市場的溝通互動機制來推動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發展,能夠真正地融入和適應全球規范、有序、健康發展的潮流,并真正形成中國在這一領域長遠的、可比較的競爭優勢。

早前,他在"2016自貿區論壇"上曾提出,上海銀監局在監管手段上,已經采取互動方式,并在技術上做到了時時的監控、隨時叫停,以使全過程事中、事后監管以新的方式實現。

上海銀監局搭建的這個互動平臺實現以來,一共有三十多次和機構在平臺上的互動,今年上海一季度的跨境并購貸款整體的余額是293億元,其中220億元通過公共平臺來實現。

觀點4

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數據信息是金融的命脈,但只有高質量的大數據才能夠成就新金融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特邀顧問、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在題為"關于大數據的認識誤區及其在互聯網金融中的表現"的演講中,站在人類對互聯網、大數據的思想認識高度,以高效開展互聯網金融整治為切入點強調,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進步給人類提供的是從更寬視野、更多維度、更全方位來認知、分析問題的工具和方法。

他呼吁,人們要正確處理好多種關系,其中包括碎片化信息與完整性數據的關系,結構性數據與非結構性數據的關系;作為企業包括銀行還要處理好客戶個性化意識與社會化共同需求二者間的關系。

在以"新金融模式的創新、競爭、風險與監管"為探討主題的圓桌討論環節,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楊再平提出,數據信息是金融的命脈,但只有高質量的大數據才能夠成就新金融。

他認為,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從大量的海量信息中間去發現規律,是在金融領域實現大數據價值的三個維度。

觀點5

連平:監管層應該不是搞"適度監管",而是微觀與宏觀一同 "審慎監管"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規范互聯網金融業行為規范的同時,要促進該新興行業的健康發展。為此,他建議,監管層應該不是搞"適度監管",而是在微觀與宏觀層面一同進行"審慎監管"。

信用,是金融交易的"靈魂"。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的征信體系規劃與建設,是金融業發展得以保持活力的必要條件與制度保障。

觀點6

中國新興產業大數據信用服務中心副主任:期待新信用基礎術語標準2016年問世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談到,大數據提供了多種手段來解決金融交易,特別是信貸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中國新興產業大數據信用服務中心副主任田京海提到對大數據征信做的五個特征性分析,并期待能夠在2016年看到一個更新的信用基礎術語標準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