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奧運奉獻畢生的新華人——沉痛悼念高殿民先生

亞太日報

text

文| 溫新年

11月11日,國際奧委會新聞委員會委員、中國奧運新聞界第一人、新華社體育部原主任高殿民先生,在韓國平昌參加國際奧委會新聞委員會會議期間,因突發心髒病,經搶救無效與世長辭。這一噩耗是當天下午6點半在外出參加活動途中,由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俱孟軍先生告知的。

高殿民報道洛杉磯奧運會,見證了中國奧運參賽史上首金的誕生。資料圖片

聽到這一消息,我腦子幾乎一片空白……去年才從新華社倫敦分社社長崗位退休、年僅62歲的“高SIR”(大家都習慣於這樣稱呼他),現在本該坐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或者瀟灑走世界,說他突然走了,我怎麼都不敢相信。

然而,在晚上的活動中看到俱總(同事們都習慣於這樣稱呼)離座,獨自在窗前潸然淚下,說話時泣不成聲,我不得不相信這一事實,悲傷的眼淚也奪眶而出。一個好人走了,一個寬厚、善良、謙遜的人走了,一個見證並記錄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人走了,一個為新華社新聞事業貢獻畢生精力的人走了,一個為國際奧運奔走呼喚的人走了,走得這麼突然,走得那麼倉促,來不及給我們揮揮手,來不及給我道別……

根據朋友建議,參加今晚活動的全體人員為高殿民先生默哀一分鐘,以此悼念我這位可敬可愛的同事和兄長。

高殿民擔任裏約奧運會火炬手。資料圖片

和高SIR結緣是因為奧運,和高SIR的恩恩怨怨也一直圍繞着奧運。

2003年6月,在北京“非典”接近尾聲時,受新華社總社指派,我作為首席記者前往雅典報道2004年雅典奧運會籌備工作。因為雅典奧運會是北京奧運會之前的一屆奧運會,臨行前,我專程拜會了時任體育部主任的高殿民先生,他跟我長談了幾個小時,給我普及奧運知識,告訴我奧運報道需要把握的方方面面,提醒我多寫些稿子,為北京奧運會籌備提意見和建議,並承諾在2003年底一定給我增派幾名體育記者,減輕分社的工作壓力,因為當時雅典分社裏裏外外只有我一個人。

高殿民在雅典奧運會擔任火炬手。資料圖片

第一次接觸,高殿民給我的印象不像領導,而像一位老師,更像一位朋友,從此之後高SIR每次見我都直呼“CHIEF溫”,我也抗議他天天為了工作“欺負”我。後來為了工作,我們倆還發生過兩次“沖突”,爭論得還很激烈。

第一次“沖突”是在2004年的4月份。當年1月份北京奧組委向全世界宣布北京奧運場館將提前兩年於2006年底建成。我經過充分調研,根據希臘現實情況寫了一篇稿件,建議推遲北京奧運場館建成時間,這個建議得到了有關領導認可。有關部門通過不同渠道提出不同意見。高SIR親自給我打電話,認為寫這樣重要內容的稿子,發稿前應該征求他的意見。2004年8月中央作出“奧運瘦身”的決定,高SIR私下裏向我解釋,並表示他本人完全認同我的意見,但面對當時情況他又不得已而為之。

高殿民的奧運會報道證件。資料圖片

第二次“沖突”發生在2004年5月。高SIR作為團長,同時任攝影部主任徐祖根和技術局局長謝勝和一起訪問雅典,為新華社奧運報道作先期准備工作。我在陪同期間向高SIR提出需要體育部派人增援,但被他當面拒絕了,說總社現在根本派不出人手。當時我就急了,因為雅典奧運會籌備工作拖拖拉拉,問題成堆,我一個人在分社需要承擔各類報道,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那段時間,我每天休息一般不超過4個小時。在新華社曆史上派出的首個百人奧運會報道團8月初抵達雅典,在奧運會新聞中心第一次動員會上,作為前方報道團秘書長的高SIR當眾表揚我奧運籌備報道“全面到位”,得到了國內用戶的好評,總社沒有及時增派人員是出於他對我工作能力的“信任”。聽到對於我工作的肯定,我差點兒落淚。說真的,當時我心裏想,我的工作能得到領導的肯定,能受到用戶的歡迎,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也許是因為不打不相識,工作中的不同意見和“沖突”,反倒加深了我們私人之間的感情。在他赴倫敦分社工作之前,我們還一起餐敘奧運情誼。他在倫敦,我在香港,我們還時常電話聯系。

高殿民參與倫敦奧運火炬傳遞。資料圖片

受俱總委托,我和亞太總分社兩位同事一起前往首爾,代表總分社協助料理高殿民先生的後事。沒想到,我和他的告別竟會在首爾,更沒想到我和他的情誼會以這樣的方式延續。

高SIR,我會帶着我個人對你的深深思念,帶着亞太總分社領導和同事們的深情厚誼,帶着所有新聞人對你的崇敬,去異國他鄉為你送行。

(本文作者: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營銷總經理,曾任新華社雅典分社首席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