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興起“網絡捐贈”激蕩涓涓善流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陳寂 胡林果)1萬步數換捐1元錢、手機掃畫參與慈善項目、刷微商實現義賣……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慈展會上,諸多基於社交場景、趣味互動與移動支付的“網絡捐贈”,展示出中國“指尖慈善”的蓬勃發展態勢。

慈善觀察人士認為,借助網際網路廣開微捐渠道,有助於改變中國慈善捐贈以機構捐贈為大頭的局面,激發“大眾小額”的涓涓善流;更便捷、更公開的網絡捐贈,也被寄望於精準而有效地對接捐贈者和受捐人群。

隨著慈善法9月1日正式施行,中國慈善事業全面進入了依法治善的新時代。在此背景之下,“網絡捐贈”的創新迭出及其帶動的“指尖慈善”熱潮如何更好推動慈善事業發展,成為備受矚目的慈善話題之一。

今年9月9日,騰訊公益在其“99公益日”拿出1億9999萬元進行“隨機配捐”,網友捐款1元,便獲得騰訊公益匹配的最高999元的隨機善款,另有近百家愛心企業再1:1配捐。3天時間,677萬人次參與捐贈,善款總計超6億元,投向3643個公益項目中,涵蓋扶貧、助學等領域。

這種網絡捐贈中“拼手氣”新玩法,在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翟紅新看來,機制更加靈活,在撬動更多參與人群的同時,也有望讓公益變得更加時尚和有趣,吸引更多人帶著快樂參與到公益中來。

更多的網絡捐贈,將伴隨著日常的移動網際網路場景應用而出現。作為一款專注於公益慈善領域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公益寶旨在將用戶吃、喝、玩、樂、行等日常消費行為中推動愛心商家捐贈,並記錄在用戶的名下構成愛心行為終身檔案,以此提倡人人隨手公益的理念。

捐助者通過愛心捐助可以形成自己的“愛心檔案”,再通過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影響力來感染身邊的人。公益寶董事長龍全錄告訴記者,平臺上接近一半的善款都來自於朋友推薦的“一起捐”。此外,移動網際網路的便捷性、公開性,使得公益慈善能達到“雪中送炭”的精準對接。

“隨手捐”“時時捐”的全民公益時代正呈現出健康有序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受助人信息造假、資金用途不透明等問題也受到社會公眾質疑,虛假的“網絡捐贈”甚至成為一些不法分子的“生財之道”。

與慈善法施行幾乎同步,民政部組織開展了首批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募捐信息平臺遴選工作。包括騰訊公益、公益寶、輕鬆籌和廣州市慈善會慈善信息平臺在內的13家網絡募捐平臺獲得認證,這意味著網絡慈善進入“固定入口、統一監管”時代。

廣州慈善會秘書長汪中芳認為,網際網路讓個人求助的實現變得簡單,而且突破了傳統的鄰里互助而具有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的本質。如何防止個人求助的信息造假和騙捐的出現,仍然是一個待解的問題。

慈善觀察人士表示,將這些行為與個人徵信掛鉤、將善款的流動從技術角度更好監控均可作下一步的完善。目前已經指定了募捐平臺,這些第三方平臺也應該做好評估與核查。

“除了注重捐贈項目的公開透明和反饋,項目的科學性評估和實施後的績效,是目前網絡捐贈面臨的短板。”汪中芳告訴記者,廣州慈善會近期將為這兩個環節引入對應機制,最終實現捐贈資金對社會和公眾利益有效改變。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