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產電影沸騰 2016“超級英雄”們會否潑盡冷水?

新華網

text

新華網北京1月6日電(記者黃博陽)2015年,國產電影在沉寂數年之后終于迸發出異樣的光彩:年初以《狼圖騰》野性撲來、年中以《大圣歸來》騰云駕霧、年末以《老炮兒》劍戟式收尾……如《復仇者聯盟》、《速度與激情》等進口強IP大片雖然也斬獲頗豐,但風頭被國產片的再度崛起蓋過不少。業界、資界歡呼:好看、漂亮、激動。

然而,慶功酒可能還未舉起,可當看了2016年的洋大片來襲架勢,2015年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剛剛找到點感覺的國產電影能否抵擋得住沖擊?海外超級IP在今年會否碾軋2015國產電影的“票房奇跡”,對中國電影產業具有極高的挑戰性和標志性意義。

高票房國產電影含金量仍待評估

2015年,中國電影在票房上創下前所未有的佳績,440億元的全國總票房比2014年增長了近50%,其中國產票房占據61.58%,而進口片占比則為38.42%,創7年以來最低——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去年一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由國產片所主導。

但是,“搞笑與內涵反比,票房和吐槽齊高”,這也是2015年國產電影真實寫照。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指出,電影質量和票房矛盾會成為未來中國電影發展的主要矛盾。市場發展過快,但原創力量還跟不上,在票房增長時刻中國的電影批評還是應該保持清醒和理性,有的電影為了搶錢觸碰中國電影商業的底線,“特別是一些資本擁有者,不按照電影規律進行運作……影響中國電影聲譽。”

樂視影業CEO張昭此前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的電影敘事不是全球化的普世概念,“人的境界、詩的意境只能停留在藝術市場中,而進不了大的商業市場。”

他認為,中國電影與好萊塢相比,技術上并不落后,而是體系上的差距。“表面上大家看到的是好萊塢的電影產品,實質上是全球市場體系在支撐著它的商業話語權。拍個電影容易,錢多就能解決,中國電影不可能僅僅依靠一點內容就可以占領全球商業市場……我們大多只是一部電影,而不是一個產業。”

身經百戰“洋IP”會否席卷中國

2016年,即將“原力覺醒”的不只是《星球大戰7》,包括《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魔獸》、《美國隊長3:內戰》、《星際迷航》等美國大片將接踵而至,IP概念輸入之猛烈前所未有。同時《火影忍者》和《哈利波特》的衍生電影亦已進入排期通道。

與中國在2015年火爆如《捉妖記》、《夏洛特煩惱》和創下驚人票房的綜藝節目“大電影”們單論IP相比,2016年即將進入中國的“洋IP”大部分已在海外有30年以上的多輪創作和背景設計,經歷了好幾番大浪淘沙般的淘汰和重啟。

如《美隊3》的“內戰”事件與《蝙蝠俠大戰超人》的“正義聯盟”成立分別為漫威和DC兩大IP巨頭的產品矩陣核心。難以否認其世界背景和劇本延展性比國內IP資源更為強勢和系統,其所形成的產業鏈價值遠超單單內容。

以漫威系列電影第一位人物《鋼鐵俠》為例,有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6月份,其原著漫畫已完成銷售3746萬美元,《鋼鐵俠3》全球電影票房和版權售賣高達24.23億美元,授權游戲售出603萬份(不含手游),周邊玩具10年來總計銷售近3億美元。

盡管國內受眾對部分主題仍然相對陌生,但30年磨一劍的之鋒利,漫威的系列“英雄”已做垂范。

市場尚未全開國產崛起仍待檢驗

在去年夏季,學界業界就曾環繞“是否完全放開海外電影引進配額”這一話題展開過激烈討論。支持放開的觀點認為,中國文化消費的需求愈發高漲,應引進更多海外優質內容滿足需求,同時倒逼中國電影產業。

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訪美的49項外交成果清單對外發布,其中中影集團與美國電影協會簽署的《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顯示,并未如當時部分媒體所預期的放開配額。

彼時有分析人士指出,電影市場尚未完全放開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兩國電影市場發展水平尚存差距,雙方不在同一層面上競爭;二是中方談判代表則希望能夠為正在迅速崛起、但立足未穩中國電影爭取更多時間。

由此亦可看出,決策層與業內人士有著共同的擔憂:國產片一年的“逆襲”不足以改變當前的格局。如果2016年在海外超級IP的兇猛進擊下,未完全對外放開的國內電影票房占比出現逆轉,甚至“碾軋”式較2015年暴增,中國電影產業的勢微將更為凸顯。

快過年了,一鍋餃子雖然已經沸騰,還需澆點涼水,才能真的“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