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2016年5月19日,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會見由美國《新聞週刊》資深作家布羅德、《芝加哥論壇報》副總編肯普夫、《洛杉磯時報》社論版副總編希利等組成的美國媒體代表團。劉振民副部長介紹了南海問題歷史經緯、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背景等情況,並就美南海“航行自由計劃”、中方如何應對仲裁結果以及南海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等回答提問。現編錄如下:
劉振民:首先我代表中國外交部,歡迎美國各位媒體朋友來到中國。感謝中美基金交流會安排這次會面。今天下午我們專門就南海問題做一個交流。
我在外交部主管亞洲、邊界與海洋事務以及條約法律事務。今年以來,我的很多時間都花在了南海問題上。針對南海問題,我經常與東盟國家的朋友在有關會上進行對話,也常與美國等域外國家的朋友溝通。
大家看到的很多關於南海問題的報道,實際上並不能代表國際主流看法。一些外國媒體,特別是西方媒體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要對當前的南海局勢負很大責任。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表明西方媒體對南海問題和東南亞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夠瞭解。
過去幾個月,我在與東盟國家和域外國家的朋友交流和思考基礎上,形成這麼一個基本認識,那就是從地理大發現到殖民主義時期,從二戰再到冷戰結束,東南亞國家從未享受過真正意義上的和平。這其中又分為兩個階段。二戰前,除泰國外,整個東南亞都被西方殖民主義者殖民化,二戰時被日本侵佔,直到二戰結束後東南亞國家才獲得普遍獨立,卻又在20多年的時間中飽受冷戰影響。冷戰結束前,美國在越南打了很多年仗,柬埔寨受到外部侵略和內部紛爭影響,美國在菲律賓保持了強大的軍事基地,前蘇聯也在越南南北統一後維持軍事存在。
冷戰結束後,東南亞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從菲律賓撤軍,前蘇聯從越南撤軍,柬埔寨衝突結束。自此至今,東南亞已享受了26年的和平,這為東南亞帶來了穩定和繁榮,也推動了中國—東盟關係發展。中國1990年與印尼複交、與新加坡建交,1991年與汶萊建交,實現了在東南亞的外交全覆蓋。中國與東盟還建立了對話夥伴關係。今年,我們正在準備慶祝中國—東盟全面對話夥伴關係建立25周年。這25年中,中國已成為東盟的最大交易夥伴和大多數東盟國家的最大交易夥伴,東盟也成為了僅次於歐盟和美國的中國第三大交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4000多億美元。同時,中國也于2010年成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些發展成就可能引起了某些人的嫉妒。美國於2010年開始實行“亞太再平衡”戰略,迄今已有6年時間。這6年對東南亞局勢產生了深刻影響。就南海問題而言,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助長了部分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衝動。特別是菲律賓2012年挑起黃岩島事件、2013年1月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
事實上,當前西方媒體關注的中國島礁建設是2013年年底才開始的。從時間上可以清晰看出,中國的島礁建設是為應對地區局勢的變化被迫進行的。中國不贊同有的媒體稱中國島礁建設引起了南海局勢緊張。事實上,中國是最後一個在南海進行島礁建設的國家,菲律賓等其他聲索國的建設活動都在中國之前。當然,有一點不同之處在於,這幾個國家是在非法侵佔的中國島礁上進行建設的,而中國是在自己的島礁上進行建設的。美國和西方媒體稱中國挑起了南海局勢緊張,這是對中國的誤解。
作為南海周邊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的生存高度依賴南海,南海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通道。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南海的航行與飛越自由對中國至關重要。事實上,中國比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都重視南海的和平與穩定。這一點任何人都不應懷疑。因此,中國為了自己發展,也當然會全力維護地區和平,並將對所有可能的威脅作出自己必要反應。
我先講這麼多,願回答大家的任何問題。
一、美國《新聞週刊》:當前,針對美國在南海推行的“航行自由計劃”,中國出動軍艦軍機作為回應。中國怎樣看待這可能導致的潛在衝突?
劉振民:我們尊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與飛越自由。但最近,美國朋友的行動似乎超越了國際法意義上的“航行與飛越自由”。
根據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一國享有的航行與飛越自由包括兩類,一是在另一國的領海領空內,一國行使航行與飛越自由要符合“無害通過”的標準,亦可能要經沿岸國批准,並應顧及該國的主權、安全和尊嚴;二是在領海之外,一國享有航行與飛越自由,但同樣要顧及另一國的主權、安全和尊嚴。
美國的“航行自由計劃”已進行了37年。中國在這方面的制度和態度,美國朋友是很清楚的。美國應該明確,自己只在南海一定海域範圍內享有航行與飛越自由,但在南海行使航行與飛越自由時也應格外謹慎,不能侵犯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領海和領空。
我剛才講到,中國需要南海的和平與穩定,不希望與美軍艦機發生摩擦,但美國不要挑釁。我們當然不希望2001年4月1日的撞機事件再次發生。世界在變,中美兩國關係也在日益深化,美國應以更加友善的態度對待中國。大家應該都還記得,2013年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在美國安納伯格莊園舉行會晤,主題就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習近平主席提出這個構想的背景就是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再次出現。中國不會成為另一個前蘇聯。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有三個要素:第一是不衝突不對抗,第二是相互尊重,第三是互利共贏。據我們瞭解,美國朋友對第一點和第三點都很認同,唯獨對第二點有些不情願。我們尊重美國,當然也希望美國尊重中國。
中國有13億人口,中國的發展符合13億中國人的共同意願。中美啟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三年來,雙邊關係越來越緊密,貿易和投資保持穩定增長,實現了互利共贏。中美之間的利益已經分不開了。同時,中美在解決氣候變化、伊朗核等全球性問題時也已可以實現互利共贏,雙方合作得很好。當前中美兩國唯一有不同看法、有些摩擦的就是亞太問題。其實中美雙方在亞太問題上的分歧也不大。中國尊重美國在亞太的存在,也希望美國尊重中國在亞太日益增長的作用。總體上,中國對中美關係發展的前景是很有信心的。
二、美國《新聞週刊》: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有沒有紅線?如果有,在哪裡?
劉振民:也可以說有紅線也可以說沒有紅線。很多問題上,我們也跟美國提出過紅線,比如說不要支持台獨,要支持兩岸統一。比如說在南海問題上,希望美國不要選邊站隊,就是說你不要支援你所謂的盟國來對付中國。所以現在在東南亞,在整個東亞,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是一大問題。我想如果說有一個紅線,那就是說我們希望美國不要侵犯中國主權,不要侵犯我們的安全。這兩個問題上,中國人是不會妥協的,沒有任何讓步的餘地,中國人為我們的獨立,為我們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打了幾十年仗,就是為了國家主權,維護國家安全。習近平主席跟奧巴馬總統講過,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中美可以在全球,在太平洋,在亞太很好地合作,美國沒必要到中國的岸邊,到中國的近海來挑釁中國。
三、英國《衛報》:請問中方對菲南海仲裁案裁決的態度?如何看待國際海洋法庭的管轄權問題?
劉振民:首先應明確的一點是,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不是國際法院或者常設仲裁法庭,而是由聯合國海洋法法庭前庭長柳井俊二先生指定的5位仲裁員組成的臨時仲裁庭。菲律賓表示其於2013年1月22日提起仲裁不是為了解決具體爭議,而是請仲裁庭裁定關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解釋和適用問題。由於中方對仲裁案持不接受、不參與立場,仲裁庭聽取的是菲方一面之詞,中方預測有關裁決結果很可能有利於菲方。
中方認為,該案並非出於善意,目的是為了使菲律賓非法主張合法化,並否定中國在南海的有關權利。相信媒體朋友們注意到,中國於2014年12月7日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檔》,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在仲裁案問題上的法律立場。我們的立場十分清楚,即仲裁庭對有關事項不具有管轄權。事實上,中菲之間在一系列雙邊檔中已就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爭議達成共識,並於2002年同其他東盟國家共同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第四條明確規定,南海有關爭議應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關於海洋劃界問題,中國政府已於2006年依據《公約》第298條作出聲明,將其排除適用《公約》項下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式。
中方認同《公約》的有關爭端解決程式,但菲提起仲裁案以及仲裁庭確立管轄權明顯違反了《公約》。菲南海仲裁案完全是一方羞辱另一方的政治操弄,將成為國際法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案件。既然菲律賓承認中菲爭議的存在,而菲仲裁案不為解決爭議,那麼中國為何要參與仲裁案,為何要遵守所謂的“裁決”?相信裁決出臺後,菲律賓、美國等將大肆宣傳裁決結果具有約束力,要求中國遵守。中國也將明確闡明不承認和不接受裁決的立場,講清楚為什麼裁決結果不具有約束力。
中國將堅定不移地通過談判協商解決中菲南海爭議,希望菲下屆政府在仲裁案問題上能找到新思路。仲裁之路走不通,菲律賓從仲裁案中得不到任何利益,相反只會損害中菲關係。同時,中國不理解美國在仲裁案問題上的利益所在,不理解美在背後積極推動仲裁案的動機為何。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仲裁案背後暗藏的玄機和陰謀也將昭然於世。總而言之,菲仲裁案是“不誠實”和“非善意”的,中國不接受、不參與,更不會承認所謂的“裁決”。
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如果中美之間在南海問題上的分歧得不到解決,會否影響中美在其他領域內的互動?
劉振民:實際上,中美之間在南海問題上沒有重大利益衝突,彼此也不希望發生摩擦。雖然美近來炮製“航行和飛越自由”問題,支持菲仲裁案,幫助菲律賓提升軍事武裝能力以對抗中國,但我們感覺美國政府對自己在南海的利益還是有清楚認識的。美國希望借南海問題在軍事上重返亞太,但事實上有關目標已經實現,沒必要與東南亞任何國家發生軍事衝突。問題的關鍵是美國政府應該認識到時代在變,中美之間、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合作利益遠大於戰爭利益。中國不希望發生戰爭,也反對美國來到東亞地區挑起任何衝突。當然,如果再發生類似越南戰爭和朝鮮半島戰爭的事件,中方也不得不採取積極防衛措施。
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一些本地區和美西方媒體對東南亞局勢的報道存在偏差。美國與有關國家的聯合軍演、聯合巡航都不可能對中國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包圍圈,30年前形成不了,30年後更不可能實現。中國崛起的勢頭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我願同各位分享一個基本事實,中國經濟增長最快時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0%,現在也保持在30%,同樣美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份額也很大。世界各國均不希望中美之間發生摩擦,因為如果中、美經濟受到影響,整個世界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不知美國內是否有人希望到東亞地區打一仗,但從東北亞到東南亞甚至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全體地區國家都是不希望發生戰爭的。我們希望美國政府和軍隊能與東亞國家一起共同珍惜地區和平與穩定。
坦率地說,當前美國內對亞太地區存在不同聲音,政治局勢難以捉摸,這是我們所擔心的。美國內應統一認識,積極同中國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以實現在亞太地區的良性互動,這符合中美雙方和整個地區的利益。
五、美國《芝加哥論壇報》:仲裁庭作出最終裁決後,中國會不會接受和承認裁決。中國認為南海局勢下步走向如何?
劉振民:中國不會執行裁決,裁決也不會有任何影響。國際社會沒有“員警”機構,仲裁是要靠國家尊重和執行的。這也是國際法的本質,國際法需要各主權國家尊重。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從程式問題到實體問題都不符合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仲裁庭作出最終裁決後,南海問題依然會像現在一樣存在,就連美國也解決不了。因為美國沒有這樣的能力,更沒有這樣的權力。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南海問題最終還是要靠中國和東盟國家通過談判協商解決。
實際上,美國這麼關心南海仲裁案是有點多管閒事了。中國和東盟國家有解決南海問題的管道。這個管道就是2002年中國和東盟國家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其後還建立了落實《宣言》磋商機制。此外,中國同越南經過多年談判於2001年劃定了北部灣海洋界限,之後又談了10年,於2011簽署了關於解決中越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中越之間的談判還在進行,包括探討海洋劃界問題、低敏感領域合作等。同時,中國同馬來西亞、同汶萊都有類似的溝通機制。
事實上,在菲律賓現政府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之前,中菲之間也有很多對話機制和信任措施。不知大家是否瞭解,在菲律賓上屆政府時期,中菲越三國還曾簽署關於在南海部分海域開展海洋地震工作的協議。但由於菲律賓政權更替,有關合作未能繼續。因此,中國與菲律賓之間有談判協商解決南海問題的基礎。但這個基礎一定是要建立在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之上,但不是仲裁。未來,中菲在南海的合作還要看菲律賓新政府的態度。如果菲律賓新政府採取正確的態度,南海的合作還會繼續下去。
當前世界上還有很多海洋爭端尚未解決,南海不是僅存的爭議。中國和東盟國家應充分認識到南海問題的複雜性和長期性,應有信心、有耐心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問題。在爭議最終解決前,中國和東盟國家應積極開展海上務實合作,通過合作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確保南海航行與飛越自由不受影響。同時,我們希望包括美國在內的域外國家,同中國和東盟國家相向而行,支援加強地區合作,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