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綜合報道,習近平主席10月19日至23日首次對英國進行了國事訪問,此次訪問正值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步入第二個十年、中歐建交40周年之際,意義格外重大。
歐洲專家普遍認為,習主席成功訪英不但全面推動了中英關系發展,開啟了兩國交往的“黃金時代”,更為中歐合作注入了新動力,為中歐關系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
“開啟中英關系新時代”
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與卡梅倫首相達成重要共識,決定共同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共同開啟持久、開放、共贏的“黃金時代”。
在英國知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奇普曼看來,習主席在結束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後不到一個月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體現出中國領導人對於中英關系的重視。習主席的國事訪問無疑是對兩國所共同期待的“黃金時代”的推進。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裡告訴新華社記者,習主席此次對英國的訪問是一次偉大旅程,切切實實推動了中英兩國建立良好的關系。佩裡認為,這次訪問反映了中英關系的全面變化。中英兩國在未來可以像朋友一樣討論世界問題,而不是試著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別人身上。中英可以合作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法國扎菲爾歐亞合作促進協會會長、地緣政治學者貝文江認為,習主席此訪對於中英兩國共贏合作以及構建全球金融、商業、文化及管理新秩序有著深遠影響。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歐洲與國際研究部國際關系和國際政治經濟專家雷蒙·帕切科·帕爾多指出,中英建立“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顯示了英國認識到不同國家有不同政治和經濟體系。西方國家似乎已完全意識到這些差別,因此渴望更多互利共贏的合作。
比利時研究亞歐事務的智庫專家駱一德表示,習主席訪英“無疑是成功的”,訪問取得了很多積極成果,並凸顯了合作共贏的原則。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副主席、中國問題專家班可夫指出,習主席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成果顯示,中英關系有潛力成為處理主要發達國家與主要發展中國家關系的典範,成為處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間關系的典範,也有望成為處理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之間關系的典範。
“深化中英經濟合作”
習主席訪英期間,兩國有關部門和企業間簽署了數十項合作協議,全面深化了兩國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
駱一德認為,兩國領導人達成的一系列共識使得倫敦將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將進一步活躍倫敦金融市場,同時便利英國及其他歐盟國家吸引中國投資。而中英簽署的大量合作協議,其中包括中國將參與英國核電站建設等,對英國乃至歐洲基礎設施更新非常必要,也有利於減少碳排放。
帕爾多表示,訪問期間,中英兩國達成眾多協議,英國從中獲益匪淺,這也契合中國政府和國有企業尋求新的商業機會的需求。英國公司將獲得更多來自中方的投資,同時英國在中國也開拓了很多新的機會。中英簽署的多項協議能為英國帶來更多就業崗位。倫敦金融城也會因為其人民幣業務中心地位的鞏固而收獲更多。
羅馬尼亞資深經濟評論員莉迪婭·莫伊塞則覺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的訪問標志著兩國投資流動、貿易和金融交往將擴大。
班可夫認為,習主席訪英期間,涉及核電站的一些合作項目獲得了大量關注。但同樣值得強調的是習主席訪英期間兩國簽署的合作協議的廣泛性和多領域。這些合作項目加起來,將對英國的經濟、基礎設施和人民生活產生重要影響。
歐洲學院“歐中研究中心”主任門鏡指出,英中在金融方面可以互補,因為英國在這方面經驗豐富,對中國的金融改革應該比較有幫助,而且英國可以在推動人民幣境外投資和交易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為人民幣成為國際主要投資貨幣奠定一個相當重要的基礎。同時,中英在“一帶一路”的金融領域方面有很廣闊的合作空間。
“增添中歐合作動力”
近年來,中歐關系發展一直呈上升趨勢,而英國是歐盟重要成員,中英關系的良好發展必將助推中歐關系再上新台階。
門鏡認為,英國作為歐盟三駕馬車(英、法、德)之一,在歐盟之中的影響力不可低估。中英關系的發展實際上也會刺激中法、中德關系的發展,為中國與歐盟其他成員國的經濟發展、經濟合作創造一個更有利的條件。而從歐盟機構的角度來講,中英關系的推進能夠有利於中國的聲音更好地在歐盟傳播。中英關系的發展實際上能夠促進中國與歐盟關系的發展。
駱一德表示,歐盟和中國在很多領域都有利益契合點,尤其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歐盟還希望看到中國參與歐盟旨在振興歐洲經濟的“容克投資計劃”。同時,歐洲投資者也想參與中國為振興亞歐互聯的“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一些具體項目。
波蘭前駐華大使舒姆斯基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與歐盟成員國之間合作的每一次進步都證明了雙方關系的穩定,良好的關系為這些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創造了更好的發展環境。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英國,顯示出中國堅定地繼續與歐盟各國以及與整個歐洲進行全方位合作。
班可夫指出,只要英國留在歐盟並保持建設性和合作性,那麼積極的中英關系可以為實現積極的中國與歐洲的整體關系做出巨大貢獻。未來,中歐自貿協定的達成不僅可以產生雙邊效應,而且也將極大推進“一帶一路”計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