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特写:家中“缺席人”浙里不缺席

中国新闻网

text

留在浙江台州路桥过年的郑国强带着两个女儿去看电影。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台州2月10日电(范宇斌 庄向娟 金晓欣 王敬)“《魔法鼠乐园》太好看了,我希望爸爸妈妈正月里再带我们来看《熊出没》!”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新世纪影城里,郑国强的两个女儿蹦跳着说。此刻,被“左拉右扯”的郑国强显得格外幸福,他们一家人已在当地生活了六七年。

贴上福字,营造浓浓年味。受访者供图

今年,郑国强决定不回老家四川宜宾过年,但老家的年货、辣椒酱已经捎来了。想念父母亲朋的心,也随着海鲜、新衣服捎回去了。一口家乡的辣味,一口台州的鲜甜,郑国强说,“心里都装着彼此,这样的守望很安心。”

这是不一样的中国年,有着和以往任何一年都不一样的年味儿:是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有加;是向外来务工人员派出留心、留岗、留薪的暖心礼包;也是顾全大局,就地过年,守望相助的你我。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把目光聚焦到山海之间的一座城——台州,这座滨海城市似乎对阳光情有独钟,千年曙光首照地,很多人选择在此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聚集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其背后外来务工人员功不可没……

台州路桥蓬街镇开展春泥系列少儿活动。受访者供图

过去的一年,郑国强夫妇特别忙,因为他们都在台州市新农喷雾器厂上班,因疫情防控需要,喷雾器作为消杀用具,需求量特别大。

“当地政府特别关心我们,留在这里就是对他们工作的支持,还可以多赚点钱。”郑国强说,和女儿们一起看电影的电影票就是政府送到厂里给他们发的新春大礼包里的,还有餐券、口罩、对联、生活用品等,让他感到“没被忘记”。

春节,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有理由放下一切,只为归家。

“到底要不要回家过年?”曾几何时,郑国强也纠结过,“主要是怕放寒假的两个孩子没有玩伴。”后来,郑国强发现,其所在的路桥区蓬街镇的年味颇浓——参与春泥系列少儿活动,孩子们可以学语言、品文化、学越剧、做灯笼、剪布贴画……“不管是谁家的孩子都可参加,大人忙得安心,孩子玩得乐乎。”

台州玉环龙溪镇红色智链党群服务中心里进行“云拜年” 吴晓红 摄

就地过年虽也挺好,但终究抵不过万般思念。

“这就是你工作的车间呀,条件真不错。”位于台州临海的浙江正特股份有限公司的亲情视频屋里,装配工刘福红与老家江西信丰的奶奶开启“云见面”,他将摄像头旋转,隔着屏幕,带奶奶远程参观了自己的工作环境。

隔着屏幕,亲人之间依然能够亲密无间。这是临海市妇联与当地企业携手发起“飞地关护计划”的一个缩影,其与企业员工户籍所在地的妇联结成志愿者联盟,为家乡亲人送上“两地心连心”服务,目前已与21个省的54个县(市、区)妇联,为100名新临海人提供服务300余次。

路遥情不减,通过“云端”拜年,为就地过年的人们带来了亲情的慰藉。

“太奶奶,我在玉环给您拜年了,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在台州玉环龙溪镇,来自湖北的占文成一家三口特地穿上了喜庆的红衣服,与家人“云拜年”,视频两头,满是欢笑。

同样,来自湖北的占保超面对镜头前的家人,刚说了一句话便激动地哽咽了,渐渐红了眼眶。43岁的他来玉环工作已有22年了,今年是他第一次没有回老家过年,也是他第一次和父母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云拜年”。

“以前都是面对面拜年,今年比较特殊,没办法陪在父母身边,希望我们的祝福通过视频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即使离家再远,我们也始终牵挂着家里人。”占保超说。

台州路桥的村干部走访慰问村里老年人。受访者供图

“电话早就接到了,说过年回不来了。”台州市路桥区小伍份村84岁的村民张小领今年“意外”成了“留守老人”,她的儿子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决定留沪过年。

虽然很牵挂,但张小领也很理解儿子的决定,“他安全了,我就安心了”。

隔壁邻居——小伍份村党总支书记罗邦清觉察到张小领内心的一丝失落,便多次上门看望,还送去村里准备的新春大礼包。

路桥区蓬街镇宣传委员徐丹娥谈及,“担忧家中父老,挂念膝下稚子,别着急,我们的志愿者们早已整装待发,新春邻里守望的号角已经吹响。”

如其所言,当“留守”成为守望的最佳姿态,吾心安处是吾乡。疫情之下的第二个中国年,年味依旧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