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孵化计划”进入市场对接,两部作品18个月内首演

澎湃新闻

text

历经一年多时间,在“2019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里脱颖而出,进入孵化最终阶段的三部作品——《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南唐后主》,正式步入市场化对接阶段。4月9日下午,作品认标会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举办,《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与制作方顺利签约,将在合同签订后18个月内完成首演,《南唐后主》将继续开放市场化对接的可能性。

两部音乐剧顺利签约了

认标会上,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宣布了认标结果,并代表文化广场和创作方,与制作方签订了授权协议。

《生死签》顺利签约

《生死签》由苏莉茗及上海合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纲制作。苏莉茗是文化广场自制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的制作人,以及音乐剧《我的遗愿清单》的巡演代理方,“希望以后能带着这部作品走向全国,努力在明年让它与观众见面。” 她说。

《对不起,我忘了》顺利签约

《对不起,我忘了》由薛小宁担纲制作,由她制作出品的音乐剧《秋裤和擀面杖》,曾经两度登台文化广场的“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 “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建成一座原创音乐剧的奇幻花园!”她说。

《南唐后主》主创之一张吟昕说,“上次工作坊暴露了不少问题,我们在进一步打磨剧本,人物线和剧情均有所调整,并在探索是否能从中小型剧场出发,寻求与制作方合作的可能性。”

2019年12月,文化广场牵头,为三部作品完成了高光片段的展示,工作坊吸引了逾百位业内人士、音乐剧迷到场观摩。

工作坊举办以来,多个制作方表达了对于孵化作品的兴趣和合作意向。文化广场作为作品的版权代理方,在综合评判了制作方的合作意愿、制作背景、艺术追求、资金投入,并与创作者双向确认后,完成了目前的认标选择。

至此,“2019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正式告一段落。按合同约定,《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将于合同签订后18个月内完成首演,两颗种子将进入紧锣密鼓的制作阶段,迎接商业化模式下的千锤百炼。

此外,这三部孵化作品也将纳入文化广场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作品库中,在授权范围内免费开放作品的院校版本,用于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排演。

“我们希望国内表演艺术类院校有更多中国原创作品可排。”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

新计划收到147部投稿

签约前,费元洪以“初心、生态、机制”三个关键词,述说了“孵化计划”的源起和初衷。

“我们希望为华语音乐剧市场提供一种机制,让创作者、制作者、孵化方、版权方、市场运营者,都能在这个机制里成长,努力推进这个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他说。

“为了探索中国式音乐剧,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服务本土观众,保护创作者的种子,了解每颗种子的属性,为每部作品制定不同的孵化目标。” 面对华语音乐剧市场的特殊性,孵化统筹王海笑认为,“务实”是最重要的,“把国外的成就经验和国内的探索经验相结合,是我们孵化的基础。”

作为孵化评审,音乐学者陶辛从专业角度对孵化模式发表了看法。“年轻、专业、专注”是他对这些创作者的印象,“我们在做一件有意思、有创意、不凡不俗的事,这就够了。”

在“2019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作品认标会展开的同时,“2020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也于3月底完成作品征集,收到147部作品投稿,作品数量较首届几乎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以新冠疫情为线索的“特别征集”活动获得积极响应。147部作品中,共有52部作品与此相关,凝聚了创作者们对这段特殊时光的感触。

“以疫情为主题的特别征集,本身就是面对灾难的一次‘意外’,我们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多作品,而且有很多非常不错,这很让我们惊喜。”费元洪感慨道。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