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兩原因致A股新年首個交易日啟動熔斷機制

金融時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股市在1月4日交易中損失巨大,首次觸發新實施的“熔斷機制”,提前收市。中國藍籌股指數滬深300當日下跌7%,在新年首個交易日就遭遇了四個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深市1783支股票近1100支跌幅在9.8%到10%的個股跌停下限。上漲的股票只有30支,17只股票達到10%的漲停上限。滬市1119支股票中上漲的僅有9支。500多支股票跌幅在9.8%到10%之間。

報導稱,滬深兩市10個板塊全部下跌。深市下跌最嚴重為電信板塊,跌幅達10%,下跌最輕的為消費必需品,跌幅為7.5%。滬市下跌最重的是IT板塊,跌幅8.9%,下跌最輕的是能源板塊,跌幅4.8%。

亞洲各股市在午後交易中也出現下跌,與中國股市大跌保持同步。報導認為,導致此次大跌的可能性原因如下:

*1月2日發佈的中國官方PMI指數顯示中國製造業在12月份連續第五個月收縮。

*讓投資者擔心的還有對大股東施加的股票拋售禁令即將到期,該禁令是去年7月初監管部門施加的,當時是A股市場崩潰最嚴重時期,滬市市值一度蒸發掉了45%。

報導稱,為了遏制夏季崩盤期間連續單日暴跌後出現的恐慌性拋售,中國監管機構推出了熔斷機制,該機制緊隨現有的漲跌停制度,即如果個股單日漲跌幅超過10%即停止交易。

儘管遭遇劇烈震盪,在國有金融機構——被稱為“國家隊”——大舉買入的推動下,中國股市在去年8月下旬觸低回升,2015年上證綜指最終累計上漲9.4%。報導稱,但現在投資者擔心放鬆應急救援措施可能會對市場造成新的壓力,尤其當企業盈利依然不景氣的時候。

報導稱,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於2015年8月下旬暫停大規模購股,但承諾會無限期持有已購股票。去年7月強制停止的首次公開募股也於2015年12月恢復。中國監管機構還取消了對券商自營股票每天淨買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