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胡欣
2017年,阿尔法狗(AlphaGo)将围棋大师残虐了一遍,机器和人究竟谁更聪明,不再仅仅是博眼球的热点话题,而是上升到人类未来存亡的沉重哲学思考。同年8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上,116位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公司的创始人发布公开信,呼吁在国际范围内禁止“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使用。简单讲,它就是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的军用机器人,可以自主选择和攻击各类目标。
众所周知,在军事领域,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与作战相关的各类机器人,已然成为衡量军事强国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之一。 军事机器人的诞生是服务人类战争需求的,它最初主要是帮助或代替人类在复杂的战场环境执行高风险任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21世纪的突飞猛进,机器人在探测、感触、分析、判断、运动等方面取得令人惊叹的进步,机器特质逐渐减少,“人”的特性逐渐增多,这也为军用机器人走向更广阔战场创造了条件。无所不能的军用机器人早已不再只是科幻电影里的噱头,而是成为了能同士兵并肩作战的真实战友。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2015年的报告就指出,未来战争将呈现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无人系统和自动武器系统将成为核心。
当前应用到战场之上的军事机器人有四个显著优点, 一是能减少作战中的有生力量伤亡,并能克服人类的生理极限 ; 二是更便于执行特殊的作战任务 ,比如火线排雷、渗透侦察、深海下潜、多地形运输等, 三是高度人工智能化 ,能够比人类进行更复杂的运算和分析,在行动准确性和火力精度上有很大发展空间; 四是能通过系统数据更新、自我修正等方式迅速提高“本领”, 而这绝对是一种让人类忘尘莫及、可怕的学习能力。
通常来讲,先进的战场机器人离不开三个核心条件, 首先是人工智能技术 ,它能够帮助机器人对物体、环境、语言、作战计划等进行更好理解,甚至模拟人脑进行计算和判断。 其次是先进的传感设备。 传感设备是机器人的眼睛和耳朵,能决定机器人对外部感知能力的高地和反应速度的快慢。 最后是高科技含量的材料技术, 当前机器人主要是依靠钢质机械装置,比人体更加坚固,有更强的抗损能力,能够在特殊环境下执行任务。而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是具有更强韧性和可塑性的材料,液体型金属材料制作的机器人并非“天方夜谭”。
放眼世界,美军在军用机器人的技术、装备和实战经验方面,经验最丰富、装备最先进、体系最完备。早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就开始在战场上进行机器人实战测试。2007年,就已有超过5000个机器人部署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的领先地位不仅来自于深厚的科技底蕴和强烈的战场需求,还受益于大胆创新的发展规划。美国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其中阐述了军用机器人发展规划,要将无人作战装备占比提高到30%以上,每个旅级作战单元中至少包含150个战场机器人,未来1/3的地面行动也交给军用机器人担任。按照“第三次抵消战略”构想,应用于作战的机器人将更多地融入美军作战部队。目前,机器人已经加入到美国各军兵种,并在侦察、反恐、后勤、工程、深海领域也实现了成熟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军队装备或研发了军用机器人,种类近200余种,这还不包括4000多种无人机。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具有后发优势,发展势头迅速。比如“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就是一款无人操作系统,也可成为执行军事任务的作战机器人平台,2015年中国还公布了首个地面无人作战系统。此外,英国、俄罗斯、以色列等都装备了不同类型的军用机器人,俄罗斯还成立了专门的机器人技术科研实验机构,为俄军研发了多款炫酷的军用机器人。俄罗斯表示,到了2025年,俄军武器装备中,机器人将占30%以上。除了世界大国以外,其他国家也都在积极研发战场机器人。比如乌克兰军方展示的“幽灵”多功能战场机器人,是一台无人驾驶多用途战术车辆。韩国将成立“无人机机器人战斗团”,等等。
当前最具代表性的作战机器人是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作战系统,不过未来真正的作战机器人本领肯定要比现在的无人机要大得多。无人作战系统目前很多时候还是主要依靠地面人员的远程操控,而真正的作战机器人将具备媲美甚至超过人脑的战场分析能力,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自主行动能力,它们可以在给定目标任务框架下,自行计算和决定发动打击的时机和火力方式,显著提升作战效能,降低作战成本。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微型“蜂群”无人机携带炸弹,按照人脸识别技术定点清除对手的视频,就是一段绝佳的展示。
军用机器人的突飞猛进,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长期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式的问题: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会不会造人类的反?好莱坞电影里的“终结者”时代是否真的会由人类自己的双手来实现?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随着被誉为继火药、核武器后“战争领域第三次革命”的人工智能武器的高速发展,战场上的机器人将具备更加智能化的特性,其拥有的庞大的计算能力、环境数据分析能力、行为模式模仿能力等,将使得军事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更加智慧、更加果断,既成为人类士兵的左膀右臂,也可能成为他们未来最大的敌人。
作者简介
作者胡欣,亚太智库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