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油工王效东的最后一个春运:见证了不同时代铁路的历史变迁

中国新闻网

text

王效东检修蒸汽机车冷水泵。 张秋生 摄

** (新春见闻)给油工王效东的最后一个春运:见证铁路从蒸汽机到电力机车历史变迁**

中新网太原1月21日电 (任丽娜)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运被称为“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春运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铁路职工坚守岗位,用辛勤和汗水、用责任和担当所铺就的旅客归家路。2020年春运,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北机务段给油组职工王效东的最后一个春运,即将退休的他在铁路部门工作整整40载,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的升级换代,王效东见证了不同时代铁路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

王效东与蒸汽机车合影。 张秋生 摄

1980年1月,王效东参加工作,在太原北机务段蒸汽检修车间水泵组。当时,全段有112台蒸汽机车,担当石太线、北同蒲等线路运输牵引任务。水泵组有17名职工,承担建设、前进型蒸汽机车冷水泵、热水泵的检修保养工作。

王效东与韶山1型电力机车合影。 张秋生 摄

前进型蒸汽机车热水泵有400多斤,位于蒸汽机车前端大灯下方;冷水泵有两个,一个大冷水泵有200多斤,在司机室里司机座位下方,另一个小冷水泵有70多斤,在副司机窗户外的走板上,冷水泵是往锅炉里补充冷水。大小冷水泵都是铜体,由水泵芯、大小喷嘴、止阀等部件组成。

王效东正给韶山4机车补油。 张秋生 摄

王效东说,那时候每周上6天班,3天一台架修车,天天都有洗炉车。上班后,他换上劳动布工作服,要把冷水泵、热水泵全部拆下来,解体、清洗、检修,然后装上车。每天下午交车,处理跑冒滴漏故障,经常加班加点,年轻不觉得累,感觉很充实。

王效东认真看业务书籍。 张秋生 摄

当时,太原北机务段还同时承担着太原重型机械厂、太原线材厂、太原选煤厂和太原轨枕厂的上游型蒸汽机车的检修任务。

谈起最难忘的事,王效东回忆说,1988年腊月,前进3117蒸汽机车大小冷水泵不能给锅炉里注水,被迫停在朔县站。天寒地冻,他带上扳手、管钳等工具、配件,坐上列车赶往朔县抢修机车。在朔县站,冰天雪地,零下20多度,灯光昏暗,从半夜12点半到凌晨2点,他拆开大小冷水泵,身上溅了许多水,更换铜垫、水泵芯后,故障排除了,而他的衣服被冻僵了,手脚差点失去知觉,费很大劲才走回公寓。

随着蒸汽机车的逐步淘汰,1991年8月,太原北机务段只剩10余台蒸汽机车用于调车,仅保留洗炉车作业。留下20余人维修、保养那十几台蒸汽机车。随后几年蒸汽机车只剩下3台,留下张桃明、殷万庭、陈有全、牛茂林和王效东5人维修保养。

王效东结束检修作业。 张秋生 摄

1999年9月26日,太原北机务段最后一台前进型3131号蒸汽机车光荣“退役”。在蒸汽机车上干了19年,王效东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蒸汽机车。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王效东所在的机务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国庆节后,王效东转岗到电力检修车间给油组,给韶山1型、8G型机车抱轴箱、齿轮箱等部位补充油脂。

2004年元月,太原北机务段有2700余名职工,韶山1型、8G型电力机车共有141台,担负石太线、北同蒲线、西山和太古岚支线的货物牵引任务。

2009年8月2日,太原北机务段与太原机务段合并,成立新的太原机务段,机车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集中修,极大地提高了机车的检修质量和运用效率。

随后几年,8G型、韶山1型电力机车相继从太原机务段“退役”,2012年,太原机务段建成了2.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检修库。

2011年2月,太原机务段开始配属韶山4型电力机车,如今,有185台韶山4型电力机车,担当石太线、北同蒲、韩原线、太中银等线路运输牵引任务。

2020年6月24日,王效东将退休。他说,“站好春运最后一班岗,服务好我的最后一个春运,是我与铁路最好的告别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