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坎坷"進中國 法國人誤會了中國美食?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法國美食寶典《米其林紅色寶典》終於瞄準中國內地,《2017上海米其林指南》於21日正式發佈後,引發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效果,但卻並不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是另上海人都直呼“庫伐懂”的吐槽。

《2017上海米其林指南》日前發佈

為什麼被吐槽?據《歐洲時報》報道,其一,在上海發佈的米其林指南中,上海本幫菜上榜數量不敵粵菜,評選結果難免令人失望;其二,在指南發佈的第二天,被其評為米其林一星餐廳的泰安門就因涉嫌無照經營而暫停營業,引起業界一篇譁然,對此,米其林方面回應稱,米其林指南的評審“並不涉及餐廳的運營方面”。

旅遊、吃貨寶典——美食界“大白”

先來談談米其林評級的地位。簡單來說,米其林評級不僅是業界的頂級指南,更加是旅遊與吃貨的“實用寶典”。

出門旅遊去哪裡吃?很多遊客多選擇了跟隨米其林指南,有的甚至專門規劃旅行前往,甚至有些吃貨會誇張地說,“沒吃過米其林,怎麼算得上是吃貨?”。不僅是遊客追捧,米其林餐廳更加是官方旅遊進行推廣的重大吸精點。

米其林輪胎人標誌

米其林指南由米其林公司於1900年創刊,沒錯,就是那個輪胎界巨頭米其林。不得不說兩位創辦人米其林兄弟的眼光,他們認為汽車旅遊發展越旺盛,他們的輪胎就會賣得更好,這才有了《米其林指南》一書和收錄在《米其林紅色指南》中的米其林餐廳。

對於此次選擇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的首站,米其林國際部經理Michael Ellis表示:“上海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幾十年來作為經濟和文化的十字路口,它的美食能夠很好地反映這段歷史。”

米其林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Claire Dorland-Clauzel也在媒體面前表示:“一旦米其林來到一座城市,那就意味著這個城市的美食水準已經得到了國際認可。”然而從指南在上海發佈後中國人的反應來看,這個國際化的認可並不令人欣喜。

米其林上海指南一夜間被質疑 只是偶然?

上海榜單評出一堆粵菜和西餐,這樣的榜單讓中國的美食達人和吃貨感覺有點懵,就好比法國榜單評出了一堆意大利菜一樣讓人看不懂。

米其林官網上曬出的中國美食。 圖/米其林官網

據悉,米其林上海指南發佈,菜式的選擇上不管是味道還是造型都更趨近於西方審美,對旅遊的參考價值有限,可能更加適合到上海旅遊的歐美遊客。

米其林早期覆蓋的是以法餐為主的西餐,隨後才輻射到德餐、意餐、美餐和日餐等。但對於米其林的評級始終存在一個爭議,那就是它能否真正“落地”,如果是以法餐為主的西餐愛好者,當然可以借鑒。

米其林指南不僅在中國引發吐槽,其在日本的發佈也尚存疑慮。據北京《京華時報》報道,攜程食美林CEO許育忠就表示:“一直到現在,日本對米其林還是有疑慮的,米其林指南在日本的接受度也不高。米其林不能真實‘落地’,主要原因來自於它的評價體系和評審團隊。第一是評價體系的問題,在東亞這些地方它不能很好適應;第二是評審方面,米其林主要依賴自己的評審員,大部分是外國人(西餐為主的國家)。”

2017上海米其林指南上榜餐廳。 圖/風傳媒

近年來隨著中國餐飲業的發展和消費結果的升級,有關美食推薦的App發展勢頭強勁,因此米其林在中國內次的優勢並不明顯。新華網報道指出,儘管被批本土化不夠、西餐偏向大,但業內人士坦言,米其林指南享譽世界,米其林指南進入內地,提供了一個中餐走向世界的通道。

法國媒體反映冷淡 網友:你們誤會了中國美食

相對于上海米其林指南在中國引起的熱議,法國媒體反映相對平淡,似乎對米其林評級在中國被吐槽這件事不甚在意。但也不乏法國網友為中國美食打抱不平。在《費加羅報》網站關於米其林發佈上海指南的報道下面,有一位元名為@deblocktwo的網友表示:“對於中國菜,我是拒絕的。”這位網友的評論引發了熱烈討論。

其中網友@Maraspoil表示:“您這樣說是不對的,不能用中國菜來蓋棺定論,因為中國有很多菜系,它們都很美味。”另外網友@Totolamatrice則表示:“您明顯沒有真正去吃過,或者只是局限於越式春捲(它從來就不是中國的)和廣東炒飯。在我吃包子的時候,您就繼續無知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