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乡贤”倾心公益30载:要不愧在人世走一回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豆乾坤正在给患者看病。 (资料图) 刘可 摄

中新网兰州1月6日电 (刘可)新年伊始,在兰州高新区定远镇麻启营村,当村民听说记者要找豆乾坤时,都热情地争相带路。

今年54岁的豆乾坤,是一名乡村中医大夫,从医30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各类公益活动。

去年,在兰州市文明委组织开展的兰州市首届“新时代最美乡贤”评选活动中,豆乾坤是获选的10名代表之一。前不久,他还应邀参加了由兰州高新区组织的“弘扬乡贤文化,推动移风易俗”基层宣讲活动。

图为2010年豆乾坤发动村民出工出力修建乡村道路。 (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看病不收诊费,视行医责重如山

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一间设施简易的诊所,豆乾坤正坐在药柜前忙着为患者看病。他一边号脉一边详细问诊,开好方子后又反复叮咛熬煎方法和禁忌事宜。

“他可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呢。”提起豆乾坤,前来看病的远近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据了解,求治者除周边村民外,也有不少来自省内外各地的患者。

豆乾坤家中六代行医,父亲今年90多岁,已很少问诊。他继承父亲衣钵,看病一直奉行不收诊费的惯例。两个儿女成人后受家庭熏陶,如今都从事医生职业。

“村民看完病,付了药费就可以,有医保的也可以拿方子去药店买,家庭有困难的药费也免。”豆乾坤说,在他看病生涯中,这样的事经常发生。

豆乾坤行医三十年,患者赠送的锦旗达300多幅,但他不想要也不愿挂出来:要么堆叠在衣柜里,要么就集中存放在库房里。“看好病本来就是医生的职责,没必要走虚套。”豆乾坤平淡地说。

“医大如天,责重如山。”这是豆乾坤常挂在嘴边教导儿女的话。他说,看病容不得丝毫大意,有德行和济世救人的慈悲心,才能用心对患者,他希望儿女们能本着这个理念把老祖先的中医文化传承下去。

倡导乡村文化,筹资助教重国学

豆乾坤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从医的同时,他总想做点对村民有意义的事。他觉得,健康的乡风民俗能影响几代人。

早在20世纪80年代,每逢农闲,村上很多人爱聚在一起赌博耍钱,豆乾坤觉得这样伤风败俗,就和一些社员走家串户,动员村民和小学生组建乡村晚会,并连续办了六年。后来又逐步发展到组织文化庙会、演唱民间小曲及劝善劝孝等活动。

如今,麻启营村的文化活动蔚然成风,逢年过节都要请省市的秦腔团来演出。豆乾坤还出资请来武术表演,并邀请书画家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麻启营学校早年前担负着附近几个村的教学任务,后来学校年久失修,存在危险隐患。时任村主任的豆玉清找到豆乾坤,说他认识的人多,希望能出面筹集一些钱修建新校舍,他马上答应了。

随后,豆乾坤跑前跑后寻求支持,并与村委会及学校发动群众参与,最终筹集了60多万元资金,使办学条件焕然一新。

修建好校舍后,豆乾坤自掏腰包捐献了多种体育器材和文化用品,还和学校老师共同抄写了《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读本,在校园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图为豆乾坤存放在库房里的各类锦旗。 (资料图) 刘可 摄

** 热衷公益事业,甘作乡村守护人**

20世纪九十年代,豆乾坤看到村里人畜用水还靠收集雨水来维持,卫生条件又差,于是和本村企业家王友太一起自出资金,与钻井队工作人员一起吃住,最终打出了水井。

2010年,麻启营村道路因种种原因没有硬化,还是十几年前坑坑洼洼的土路。“那时候,不但出行不方便,村民们种的菜到了收获时,车都到不了跟前。”豆乾坤说。

豆乾坤暂时停下行医工作,和村上老党员胡思存及村委会一起想办法,多次联系相关单位,前后跑了三个月最终落实了资金。待到道路施工时,他还经常守在现场“跟踪”,生怕质量过不了关。

一心为村民谋福利似乎已成为豆乾坤生活中的一部分,村民们赞他:“好人护一庄,我们庄子上有能人了。”

豆乾坤觉得比起革命前辈和无数默默奉献的人,他所做的不过是沧海一粟:“我只是做了点微不足道和力所能及的事,总觉得能为国家传播正能量,也不愧在人世走一回。”(完)